我们都站在爱的可能处――《玉女神驹》读后感
一看到这个书名――《玉女神驹》,就有种时代的违和感,有木有?这本书在儿童文学史上确实也算是上了年纪的――1935年出版。其实原书名(直译《全国大赛的薇薇》)更贴切,本书重点在讲玉女而非神驹。
看完本书,我想起这句话:

薇薇一家人生活在一个普通的乡村,爸爸是屠夫,妈妈管着家,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家里还有个帮手。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乡村里普通家庭,他们的日子却因为爱而熠熠生辉。
我们能感受到的最强烈的爱,是14岁女孩薇薇对马的热爱。她家里只有一匹代步用的老马,但她的贝壳匣子里,有她从报纸书刊里剪切下来的各种马,她一一给它们命名,在她的想象世界里照顾他们并骑着它们驰骋。她的梦里当然也全是马“薇薇的梦,在床上盛开。它们是由云构成,却有着马的形状。有时她像女人梦见珠宝首饰一样,梦见各式各样的马嚼子。圈嚼子,直嚼子,佩勒姆嚼子,螺旋形嚼子……”最让我感动的是,她为了花斑马能载入史册,女扮男装历尽艰辛参加全国赛马,获得第一后别人出再高的筹码她也不卖那匹马,电影公司要让马去拍电影她也不同意,“它那么信任我,我不能让它去干一些它不明白的事情,它就应该在牧场里悠闲地吃草。”


其次,是薇薇妈妈对孩子的爱,她很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也了解尊重她每个孩子的特点,她信任她的孩子――多难得的信任,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就缺乏这样的爱和相信。书里有太多的细节让我感受到这点,我真的好想拥抱一下这个大块头的妈妈。(篇幅所限,下面仅摘两个片段让大家初步感受一下)。书中有2个地方隐约写到她对自己身材的不满意和因此带来的自卑,竟让我心疼了,这么好的妈妈不该有这样的烦恼。



还有那位把五匹爱马无条件送给薇薇的老人,薇薇爸爸的助手迈和薇薇一家人尤其对薇薇的爱,薇薇姐姐弟弟们之间,善意的陌生人……甚至家里的狗都在这个爱的能量圈里。


作者用她非凡的笔触让你感受到平常人心里爱的流淌,那么自然一点都不会做作发腻。她是那么用心爱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不仅仅主角薇薇塑造得形象生动,其他每个人物也让我们感受到独一无二,包括薇薇那4岁的小弟弟。
此外,作者的笔法高超还体现在环境氛围的描写上,比如她这样描写新闻效应,类似的精彩描写文中数不胜数。


《玉女神驹》后来被拍成电影也获得很高的评价,因为没时间去观看电影,查找影评时又读了不少女主角伊丽莎白.泰勒的精彩故事,原来我看过的《灵犬莱西》《小妇人》(也是同名儿童小说改编)《埃及艳后》也是她演的,我这个脸盲啊。
1935年的英国,女性社会地位怎样?薇薇这样的举动会造成那么轰动的效应是不是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不少的作品都和赛马有关,赛马文化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变化如何?为什么中国没这样的文化?读完此书,脑海冒出好多问题,真希望有时间去追问到底。
这大概是为什么我极少觉得无聊的原因,因为阅读总是帮我们打开那么多未知的门,各种好奇,只恨时间不够用,哪里会无聊。就如这首诗《我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