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口中的“乐感”究竟是个啥?

相信很多来艺分之捌的初学朋友们上课会跟老师提问:“老师,我没有音乐细胞,没有乐感,真的能学好琴吗?‘’ 那么这个乐感究竟是个啥~它对于乐器学习的影响有多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深扒一下这个问题~

乐感是?
狭义上的绝对音感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听觉现象,曾经有研究表明其发生概率大约为一万分之一。
而相对音感(Relative Pitch),才是我们学习乐器的战友们拼搏的战场,因为它主要是通过后天的音乐训练不断提高的。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哦~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一定的乐感?
1.在钢琴小提琴吉他上随便弹一个音能准确地唱一个给定的音高;
2.对生活中的日常声音,比如汽车喇叭和警报器等,也能够分辨出音高。

乐感作用
在小编看来拥有绝对音感并不等于音乐天才,有绝对音感的人也不是耳朵更“精”,它更多的是一种大脑认知和处理声音信号的能力。而且并不是有了绝对音感这种“基因”就能自动展现出来相关的音高认知力,它是需要被发掘出来的!
so~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些学员觉得自己“不懂音乐”,是个没有音乐细胞的人,说不定你是个没有被开化的绝对音感拥有者~~~
这时候古典音乐和乐器训练的作用就来了。俗话说,学音乐的孩子听音都不会太差。在经过后天的训练后,你能够分辨的音差能够逐渐提高,听得更准(ps:游戏分数越高)。

如何培养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没啥关系吧,有些人不学乐器的,唱歌也很好听啊!音准感觉比我一个学了十几年钢琴的还好!!当然不能否认这世上确实有些天赋异禀的人,比如莫扎特...
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就算TA小时候没学乐器,至少也是听(吃)音乐(CD)长大的,受到深厚的耳濡目染。

因此要靠多练,除了练习和唱歌本身,还需要反复听自己的练琴练声录音找问题纠正(无限循环),渐渐就会有感觉,慢慢达到自己认为“准”的水平。 我相信,耳朵已经被练成精的各位,如果自己的声音能够过自己耳朵这一关了,hold住KTV和各大舞台基本没啥问题~~
当然音乐中有着自己的生命。大到乐段、乐章,小到单音、乐句都有着自己的“生命气息”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结构性。当音乐有了像呼吸一样的节律使音乐才会生动起来,让人对音乐产生美感。这种节律谱子上有标出来的,多数需要自己去感知。

最后,要让你自己的乐感被激化出来,首先你自己得喜欢。你不需要是古典音乐发烧友,或者非要学一遍西方音乐史,但是至少时不时的会听,家里的音响、手机里的歌单,车里的CD至少有一些古典音乐,这也算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自己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