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
一直以为,人之所以有奴性,原因主要来自于施威的一方。 后来发现,施威者与奴性者之间有着某种默契与平衡。 奴性有深浅,但一旦形成,便难以摆脱。 奴性浅者尚有廉耻与自尊,一旦有人试图给予他尊重,他会抵触,甚至愤怒,一是他不相信、不习惯,其次你提醒了他处在奴性的状态,撕破了那层遮羞布,刺到了他的自尊。 奴性入深者,是有着某种享受的,因为有个最大的“好处”:没有了“自我”,因为放弃了自我,就不必对自己负有任何责任,更加不必对他人负有责任。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也是没有任何羞耻感的,因此做出任何事情对他们而言都不足为奇的。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厚黑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一颗熠熠生辉的毒瘤,存在几千年,不无道理。 奴性者往往也最容易变成施威者,因为在人的潜意识里,其实都是希望有“自我”的,只不过这种“自我”是一个变态扭曲了的自我。他们实现自我的方式也是变态和扭曲的:一种通过压迫他人,另一种则是通过娇纵他人,这种娇纵,要么是种病态到没有自我的付出,要么是种强烈的自我给予感,或兼而有之。两种途径的结果是一样的,就是剥夺对方的“自我”,让他们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人。这种做法也许是无意识的,也许是有意识的,总之这个价值体系一旦成形,便难以打破。 中国家庭的教育,要么放纵娇惯,要么权威压制,唯独缺乏平等与尊重。而学校的教育,作为政治的附庸,更是以一种驯服式、填鸭式、流水线式地批量打造这类人。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