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20多年暗淡岁月教会我:只有把身体打开,才会发光啊。

声色犬马 各安天涯
地铁上,书店里,餐厅中……在这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中,人群往来不息,脚下马不停蹄,但我们偶尔也会被某个“看起来发着光”的人吸引吧。
就是那种“忍不住多看两眼”让人心动的美人。不见得是颜值多么惊艳,但她周身美的气场散发着让人想要靠近的光芒。
我有一个小怪癖,就是无论走到哪,都喜欢在人群搜索发着光的女孩,欣赏她们好看的穿搭,舒服的脸庞,走路时的姿态,想象着她们过着多棒的生活,对自己怎样的认真和自律,是怎么修炼成这样发光的样子呢?
观察得多了,我慢慢发现,那些女孩儿颜值不一,身材不同,穿搭各样,但无一例外都是“把身体打开悦纳自己的人”。
把身体打开了,心也打开了,脸上的笑自然且自信,举手投足都是出色的风采。
我的青春从来都不是飞扬明媚的大电影,反而大都是灰头土脸把自己缩起来的回忆。
每次想起青春里那个蹩脚局促的小女孩,我都想郑重的跟她道歉,说一声“对不起,我把你缩起来太久,没能让你发出光来”。
高中时候的我,又胖又丑,总是把自己缩在自卑的套子里,幻想着总有一天,等到阳光炸裂的时候,我就可以从这灰头土脸的套子里得到救赎,瞬间发出光彩。
可是在青春的那段日子里,我没等到阳光炸裂的那一天,反而等到了被暴击的一刻。
有一次我跟家人去一个古建筑公园游玩,穿古装拍照是游客必做项目之一,我和家里的小孩儿也被大人们鼓励着穿上古装照相,照片出来的时候,有个大人就迫不及待发表了自己的言论,她说“看你们两个,一个像杨贵妃贵气,一个往后缩着像个小丫鬟似的。”
是的,像小丫鬟的那个是我。听到这样的评判,我觉得难堪极了,但当时的我只能感受这难堪委屈,只能灰头土脸地转过身悄悄擦眼泪,无力找到改变自己的方法。
而这种“把自己缩起来”的状态伴随着我很多年,高中、大学、甚至在后来的职场,想起来那些年我的回忆都是灰色调的,从来不是阳光明媚的光彩。
所以在我看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时,一身暗淡无光的安迪出现在一群光鲜亮丽的发着光的人群之中时,我瞬间就想到了曾经那个局促胆怯蜷缩着的自己。
安迪刚大学毕业,梦想当一名记者,在久寻工作没有进展的时候,误打误撞进了家顶级时装杂志给总编当助手。
杂志社到处都是身材纤细、衣着光鲜、精致优雅的女郎,她们对各大奢侈品牌的新款特色如数家珍,对自己的身材严格管理,走在纽约街头各个气场两米八,她们是路人侧目的对象,她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发着光。
唯独安迪是个例外,她穿着化纤毛衣,毛呢短裙,黑色打底袜,英伦小皮鞋,依然还是学生的打扮,她不管自己的体重,吃喝不误,也不管穿不穿得上4号裙子,头发永远一成不变地披散着……
走在街头,她像即时就能被蒸发掉的一滴雨,了无痕迹;
在杂志社,在一群光鲜亮丽发着光的女郎面前,安迪永远像身体伸展不开似的局促着,格格不入。
当她的女魔头老板从头到脚打量这样的安迪,给她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时,我替安迪感到局促难堪。
有几个年轻敏感的心,能经得住嘲弄般地打量?
所以在经历女魔头老板各种刁难,崩溃大哭后,安迪还是选择改变自己,谁不想过发光的人生呢?
她瘦身成功,穿得上4号裙子了,她套上裁剪精良的裙子,穿上高跟鞋,认真打理自己的头发,化精致的妆,搭配让自己出彩的饰品……
当她再次出现在杂志社,那些精致女郎也给了她欣赏的目光,她自己更是找到了身心最好的打开方式。
走在纽约街头的时候,她气场全开,嘴角飞扬,周身都是耀眼的光芒,在她身上再也看不到蜷缩着的局促,而是身体完全打开的光彩。
她很快成为代替艾米莉的第一助手,跟随女魔头老板到巴黎出席世界顶级时装周,成为闪光灯下发着光的人。
虽然她最后选择离开时尚圈,但当她褪去华服走在纽约街头的时候,依然是姿态挺拔发着光的,看着她身体打开的样子,我知道光芒也长在了她心里。
想起以前的我,其实很不喜欢照相,偶尔拍集体合照不得不出境的时候,我都害怕看到一群人中那个缩起来的、目光胆怯的自己,我害怕看到,也讨厌看到。
也是在很多年后,看着那些照片,想想安迪的蜕变,我才渐渐明白,我那些把心缩起来的时间里,我的身体也蜷缩的很严重了,如果我不把身体打开,心怎么打开,人又怎么会发光呢?
我清楚的记得,以前的老板开会时说过一句话:发了工资替自己买件得体的衣服,别穿的跟破烂似的。
他没有针对我,但我觉得就是在说我,那个时候我会真的把自己的暗淡归咎于买不起一件上好得体的衣服,但现在我知道根本不是衣服的问题,是我那习惯了蜷缩着的身体,在暗淡着我人生的光彩。
回想我身体打开,应该是从练习瑜伽的开始的。
在这之前,我曾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在跑步机上梦想自己焕发神采的时刻,心里想着只要坚持跑下去,减掉身上多余的肉,就可以像街头那些发着光的女孩子一样,体态舒展,穿什么衣服都好看。
可是并没有。
反而越拼越累,身体沉重,那种看不到成效的苦恼,让我每天都逃避去健身房,而在一次教练小课上,教练看着我吃力的把双手举到头顶的动作,告诉我说“你太僵硬了,还是多练练瑜伽比较好”。
从此,我开始走进瑜伽室。
我发现每天练瑜伽的都是一些30岁以上的阿姨,她们有的轻松做着高难度的瑜伽动作,脸上竟是平和的光彩,而在外面呼哧带喘跑步举铁的年轻人,有的带着痛苦。
不管那么多了,先练起来再说。
刚开始练瑜伽,僵硬的身体被撕裂的痛苦异常清醒的刺激着我的大脑,让人有放弃的冲动,但神奇的是,每次练完瑜伽的痛苦中竟然还能感受到身心愉悦。
三个月后,那些瑜伽动作已经不能让我有痛苦的感觉了,手臂后背,肩腿小腹都发生了变化,当我突然有一天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肩膀瘦削眼神有光时,我笑了,我知道我的身体打开了。
走在街头,我感受到自己身体舒展步伐轻盈,也开始爱拍照了,特别想把现在发着光的自己记录下来。
身体打开的美好,让我一扫20多年积于心里的阴霾,一下子光亮起来了,虽然没有到脱胎换骨的程度,但总算整个人开始微微发光了。

最近看《妻子的浪漫旅行》时,我又深切的感受到“把身体打开才能看到光彩”的魔力。
记得妻子团成员在摩天轮上拍照时,应采儿冲着镜头灿烂大笑,拍到很多教科书一般的美照,而在应采儿给颖儿拍时,颖儿习惯性的动作是往后缩,被抓拍到的照片说实话一言难尽的别扭。
应采儿就教颖儿说“往上笑”,言外之意就是别往后缩,往前来,打开自己,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那张热烈发光的颖儿的照片。

不要往后缩,往前去,把身体打开,人才会发光,这也是应采儿一贯的风采。
我们很容易看到应采儿发光的样子,大笑、灿烂、热烈,在人群之中永远耀眼,呈现出来的照片也永远是舒展开放的样子,那就是把身体打开的样子啊。
我们都想要自己发光的样子吧,没有人想暗淡无光的沉没在人群之中吧,那就去想尽办法把身体打开,别总躺着坐着,那只会让我们拖着沉重蜷缩的身体,日复一日淹没在暮气中,没有发光的可能。
看看自己现在的身体,是缩起来关闭着的吗?
如果是,不要有一刻犹豫,动起来,别缩着,往前去,去打开身体,迎接光,去鲜活生动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