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聚餐
为什么这个社会,有钱人这么多?同事聚餐之后,忍不住这样问。明明大家都在同一个国家长大,接受同样的九年义务教育,参加同样的高考,在一个单位工作,为什么会这么不同?
还没上大学的我,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很简单,只看学习成绩好不好。学习成绩好,那么去网吧玩旱冰就是会玩,学习成绩不好还天天通宵玩游戏上课看小说就是堕落。在我出生的小县城,从幼儿园到初中,说实话,内心是有一定优越感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收入稳定有一定投资,亲戚也都有不错的工作,家境在同班同学里面中等偏上;学习一直不错,长得也算清秀,三五好友都是乖宝宝,是老师眼里的宠儿,被树立为榜样,和坏学生井水不犯河水,相处客气。没经历过校园霸凌,没识过人间疾苦,那个时候也没什么手机电脑,学习之外,喜欢泡在图书馆看各种书各种杂志,在文字里感怀伤时。
高中到了一所省内名校,第一次离家,没有父母在旁照顾,冷冷清清凄凄,和房东吵个架、没有热水洗澡、没有开水泡面也能难过半天;一直引以为傲的成绩不够看了,被势利的直男班主任误会为老鼠屎。数理化,因为一直打打闹闹学,没有提前预习,上课难度深,努力听课也听不懂,作业更成老大难。排名从前几变成倒数,旁边都是比自己厉害还比自己努力的同学,简直觉得人生黑暗惨淡,到了低得不能再低的低谷。还好分科分班之后,碰到了教学方法更适合自己的数学老师和班主任,从外面租房变成了住校,和同学越来越熟悉,有了志同道合的好友,学习生活慢慢步入正轨。
大学之后,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多多少少有一点地域歧视。选择了一个名声在外但“家道中落”的大学院,老师确实很好,但不除了上大课不会特别关心,也不会特别管你;我爸因为学姐的建议,还给我申请了助学补助,于是开始了助学兼职,觉得自己在骗钱,也觉得有点丢脸。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计算机……这些应试教育下被弱化的课程,在大学变更重要起来,也不知道怎么缩短差异,大一绩点不高,更加自信心骤减。大学教育学习模式的迥异,和自身莫名其妙的自卑与逃避,导致没有静下来好好学习,天天被室友同上同下玩电脑玩手机逛街,学习不得法,只会临考抱佛脚,成绩一直平平。也才发现,学习不是评判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社团活动、演讲辩论、人际交往、留学申请这都是我不擅长的领域,大家都各有各的精彩,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沉寂。
浑浑噩噩四年,毕业后开始工作,比自己晚进来的同事家境好像都很好,都有过留学经历。说起来本科都不一定比我好,但学历都比我高。出国去过很多地方,英文好,知道很多名牌化妆品,知道豪车,也知道各种买房政策,会玩也会吃,聊天都是我接不上的话题。除了工作认真劳模,业务能抗事,在其他方面,讷于言的我,就只是一个来自四五线小县城,不时髦不懂穿衣打扮,没有生活趣味,落不了户、只买得起老公房的土冒??
可是,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呢,我有做错什么么?我踏踏实实地生活,尽可能地努力,可还是无法做到优秀。在我们国家,在这个年代,贫富差距、地域差距真的已经这么大了么?那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应该怎么摆正心态呢?我真的有能力让我的孩子也能没有心理落差地长大么?我的父母又有做错什么么?他们已经尽可能给了我最好的成长环境,最多的爱。在他们眼里我是他们的骄傲,是值得夸耀的谈资。可是,在这个周末,和同事一起聚餐的桌上,我不过是一个,听着其他人夸夸其谈,说着去新西兰度假,用TF口红做唇膏打底,插不上嘴,沉默而平凡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