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

大概真是奇迹吧,近来日子顺利得有点怀疑是否真实。
14号收到情报,导师出差,最晚17号回。此前,我已定了16号回家的票,突然空出两天,既是京广线一路南下,自然念念不忘母校和武汉。当即改签,背个包下午四点出门,外面真吓人——

盗个图。每一位暂别帝都的低端人,总不忘带上北京有名特产——PM2.5味儿雾霾。精华全浓缩在鼻子里。
次日15号,凌晨四点半,南下避霾的Z95次到达汉口。武汉地铁六点上班,正好有一个半小时在凌晨的汉口溜达。

即将邂逅满身起床气的汉口,想想就很浪漫。我计划好路线,出站走青年路,东拐入马场路,进新华路一路南行,遇三岔口走江汉北路,到循礼门坐地铁,perfect!

11月的江城不太冷,秋雨伶仃。本来大武汉的路面就青一块紫一块,雨后更加坑坑洼洼,即便在新城区。

目睹最多的标语当然是充满小清新气息的一条——武汉,每天不一样。尽管听起来像在自嘲,拆了建,建了拆,一天一个样。不过,这回我要为武汉做证,确实有一样的。至少,凌晨的汉口,工地都收工了,此时片刻的安静是武汉三镇步调最一致的点。

偶遇太子殿下。另外,武汉的湖有方向收集癖,除了西湖惹不起之外,东南北都集齐了。

其实压马路的目的是想逛逛汉口的旧社区,这样才汉味十足。可惜,新华路一带都是高楼大厦,只有快到循礼门的江汉北路才有些老城区的气息。
阴天的早晨,汉口并没有赖床,勤劳的人儿最可爱。早餐店蒸汽腾腾,我几乎没忍住想过早,但是得委屈一下肚子,因为前面还有等着我的。

共享单车如嗷嗷待哺的小孩,齐刷刷排好队等着过早,店家不愁生意了。

人要保健,车也不例外。
到循礼门站早已疲累,但看到路线牌,仍有精力惊讶,现在居然开通了七条地铁线!短短两年,比打洞下崽还快。最近因为未来从事行业的缘故,对地铁尤为敏感,看看武汉的“不一样”,实在为家乡佛山捉急。惊讶之余,逐渐昏昏沉沉,恍惚间听到熟悉的三个字“广埠屯”。
出站,华师脚下,顿时振奋!

游子归来,每每以仰望的视角,心中慨然,这是校门高大的好处。倘若潸然泪下,45度的脸还能感知泪水淌过的温热。
冷雨的清晨杳无人迹,熟悉的校道反而变得陌生。华师幼儿园,图书馆,八号楼,恍如昨日,只是再绕回北面去国交,突兀的出现记忆盲区,一栋不熟悉的楼。我妒忌它,讨厌它,谁让它是华师的新宠。不过只要华师喜欢,我都答应!

走到这里,有位女士问我就业处在哪?虽然就业处我没印象,但华师是我混过的地盘。如果我不晓得,那证明我不是华师人。尤其是面前这栋新建的楼刺激了我,于是赌气指了一个地——就在那棵树旁边。八号楼往西下坡的二层小楼大概率不是就业处,但愿这位女士一会儿不要太恼火。
四云前不久前直博换宿舍,搬到国交,地点在以前上英语课的楼左近。早上七点多,是他平常的起床时间,很拼。按他的说法,忙到连“交朋友”都没时间。国交的宿舍,两人寝,四云的室友基本不住,因此相当于独居。没有图,太乱了,幸亏曾经是四年的大学室友,总能接受的。唉,可怜的空巢老人。
没多歇脚,他盛情带我到桂香园过早,蹭吃开始。桂香园一楼老样子,点了小份豆皮,一碗汤圆米酒,两个小肉包,一人一个。

豆皮太散,还是东一的好吃。
之后到四云的实验室。通常他是第一个到,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简直科研标兵。我小睡了一把,李德寿学弟上来聊天。随后,栋哥和广平也上班了。看着他们忙活,研究生三年划水的我实在惭愧。倒不如自个儿出去逛逛,况且本来就是为了矫情的追忆。
在华师,一直有一条专属于我的路。从东十六出发,学子,东一,天仙楼,七号楼侧后,桂树隧道,恽代英广场,文学院,终点图书馆。以及,回程。大学四年,许多胡思乱想发生在这条路,有时候让我产生狂妄的错觉,自己就像康德在午后的哥廷根散步,日复一日。以前走多了,间或不免生厌,今天重走,没有康德,只有过去的我和我并肩而行。我思忖着,不如将这条路线叫作“哥廷根小径”吧。

“哥廷根小径”上的废铁机甲依旧坚挺,六年前就傻乎乎的站在这儿。我倒希望它永远不被推倒,因为站久了也有感情,有仙气了,神龛一般。说不定某一天突然炸开,像铁甲小宝一样变身,保卫华师。

恽代英广场的草坪上新辟了一条路,其实一直有人图方便踩草坪而过,久而久之草坪秃出一条泥巴路,现在泥巴路修成正果,鲁迅诚不我欺也。
新闻学院后面的的庭院开了门,进去文华公书林瞧瞧,长廊再次装修换了个样,居然挂了过往几届的毕业照。走近还能清楚看到当年的英姿,供后人瞻仰的感觉很棒。瞧着墙上的自己,元神归位?


刷四云的备用卡,终于再一次踏入图书馆。作为华师图书馆一辈子的舔狗,她一丝一毫的变化我都格外在意,还是那一句,只要她开心就好。
其他楼层没怎么变,九楼依然美女如云,只有我最爱的七楼换了个样,书架和自习区加了道栅栏隔开。


书垒成山,坐在这个位置的果然姿势水平都很高,正如这个宝座的前辈我本人一样。

长椅这么放就对了。以前椅子是反过来摆的,现在一换,图书馆管理员有心了。当你背书背到想跳楼的时候,不如坐下,静静看窗外风景,释放半刻疲累,偷得半日闲。幸运的话,还可以坐着看一整天的云卷云舒。现在十一月中,正是备考考研冲锋阶段,一推开楼梯间的门,背书声阵阵回响,一个比一个放飞自我,热闹似菜市场,仿佛考不上就得去菜市口赴死。

借书机换成现在这种妖艳货,像天线宝宝变卖的家当,还是以前的黄色街机看着顺眼,笨重却可爱,即便很人工智障。
图书馆90年代以前的旧书封皮背面通常插有一张旧式借书卡,特别是不外借的书里最多,因为不经常动。以前我一翻开书见有卡,便贪玩的在卡上写自己姓名和看书日期。此番想找回这些风流债,却不见踪影。失落感就好像多年后寻访年少时在烟柳巷的红粉知己,结果杳无踪迹。
十二点半告别图书馆,到北门银泰创意城,和志斌(高中在汉的同学)约饭,吃了个吊锅鸡。原打算16号早上走,车从西宁经武汉到广州。志斌说,这趟从西北爬过来的车脏乱差程度超乎想象。听从他建议,再次改签。遂一同到武昌站改签,坐16号下午五点的K1079,17号清晨到广州,不浪费16号白天的时间。
志斌送我到元宝山,他指了指一栋门外那棵高大的银杏,说叶子黄了之后很漂亮,现在还有些绿。北京的银杏叶子快被北风扫光,最美的季节已经过去,此时我眼前的银杏尚未换装,不正是时光倒流么?时针拨回到并定格在青涩年华。我,切切实实还在武汉。

瞧,人都还在呢!高清无码。张屌,曦曦,鼎鼎,主席,马尚友情不出镜。晚上多顿蹭吃,受大佬们恩惠,感激万分,无以言表,反正到元宝山找超哥,其目前生活美滋滋;梦贤胖了两圈;栋哥因疯狂输出而瘦成锥子脸;果皮叔叔太优秀,发际线跟不上,据他说,平均一天掉二十根;最始终如一的,唯有四云,还是那句,他现在依然很忙。
夜里回来,去国交取回行李,晚上和四云入住超、栋的寝室。见过超哥女友之后,和他绕道华师南门去东南门看看。雄楚大道他妈的终于做完整容手术,但听超哥说,BRT线只有在雄楚大道有专用车道,一头一尾还是堵车。嗯,那就给雄楚大道拜个早年吧,预祝他再次整形成功。另外,东南门不复往昔,小贩大规模,撤退集装箱服务业被万科取代。
睡前又一轮喝酒座谈会。这回不谈女人,谈国家大事,操起中南海的心,但愿兄嘚未来都有中南海的命。
以上,16号记于华师图书馆七楼。
当母校成为母校的时候,我游荡在校园,不管多有仪式感的追忆,身处其中,总是格格不入。不曾记得原来16号是周五,周五图书馆中午闭馆,没写完便不得不被撵出馆,混在匆匆的学生人群当中。计划以外又带有特有仪式感的安排,让我顿觉自己是他们的一份子。
此情此景,我确是重新融入华师的节奏。过往的日子纵有不堪,但依然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盼今后的路,再多几场改签。
加一个暴击的结尾。

主打巴勒斯坦菜的阿拉伯餐厅,以前在华师文化街,拆迁后搬至群光对面。久仰其名,今日得偿所愿。其实在北京时加的豆瓣友邻推荐的,前不久才发现该吃货友邻居然是华师校友,于是追随其美食步伐。

前面哥俩抽着水烟,吭着母语歌儿。

服务员是个黑人妹子,并非巴勒斯坦人。右边是Falafel,炸肉丸子。左边是羊肉卡巴布,比较贵,羊肉剁碎弄成条状。我在北京的留学生师姐,非洲苏丹人,穆斯林,有一回请我们吃家常菜,她亲自下厨。有一道菜就特别像这个巴勒斯坦的卡巴布,只不过羊肉换成牛肉。清真菜做法大同小异。

阿拉伯扁豆汤。泡上脆角,挤上几滴柠檬汁。哇,食过返寻味。

自创Falafel卡巴布蔬菜卷饼。
END
小小攻冢号:斯普特尼克与莱卡狗们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505篇内容 · 13.4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244篇内容 · 5.9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66篇内容 · 14.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37.6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47篇内容 · 6.1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30篇内容 · 9559次浏览
- 跟文豪学说话18篇内容 · 6.5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25篇内容 · 9.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