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也没说人这一生非得努力吧(上篇-不荐)

前段时间,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个提问: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笔者看完,觉得这个提问蛮有意思的,但对这种思维方式却大不认可。
因为这个提问已前置了“努力是人生必须要做的”这个前提假设,笔者对这个前提假设表示怀疑。
努力是人生必须要做的吗?这个前提假设是如何得来的?假如这个前提假设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的话,那想必提问者也不会对它有所疑惑,寻找它的意义。比如吃饭就是铁一般的事实,很少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吃饭吧?因为答案显而易见,不吃饭人要死(这里的“吃饭”泛指各类进食的行为)。
提问可以尝试从源头进行思考,有时你对一些问题想不明白,那有可能是由于你的提问包含的前提假设本身就出现了问题。
回到这个问题,如果努力是人生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人对于努力这件事具有选择权),那你基本也不会提问人为什么要努力这个问题了。
以下是当时回答的上篇内容。

记住,你只是个人类,只是个生物,你就好好活着,该吃吃,该喝喝,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在更高级的文明看来(比如外星人,但我不知道有没有),你无非就是一个物种。它们在看你的时候,就像看CCTV3里面的《动物世界》栏目一样,“嘿,瞧,这是一个人,他现在在觅食,他去他们种族一个专门提供食物的地方吃饭。”
你的行为无非就是人类这个物种里面“动物行为”中具体但又具有普遍性的表现。
这样一说,大众肯定不太满意这样的回答。因为,在普世价值观看来,人的行为必须具有“意义“,也就是行为具有价值才值得做。这“意义”和“价值”就是人生的动力。
我还是说一个小故事吧。
他是我身边的人,具体身份就不透露了。从小家教很严,他父亲有点接近“狼爸”那种,所以他父亲对他从小就只有贬低,没有夸奖;只有否认,没有激励。即使他考了多少次100分,在他爸的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反而你做不到是不正常的。
于是,他从小也养成了对自己要求很高的性格。从小,别的孩子还在钻被窝的时候,他很早就已经起床了。每天睡五六个小时的样子,而且还包括了午睡等时间,反正常态就是这样。他拼命地买书,看书,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自我。因为,在他的理念里,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他是很拼的,不舍得浪费一分一秒,无时无刻都在渴望学习与成长。
不过,这样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他从小就一直很努力。

但努力是努力,结果却不是那么好。每次升学考学校,都只是考了一个中等水平的学校,不好也不坏。但对于他的期望与目标来说,他是失败了。
出来社会工作后,他依然坚持每天六点左右就醒来的习惯,然后又开始一天的劳碌了。他依然坚持买书,看书,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这样下来,他的思维确实是比平常人的水平高出不少。但对于他内心的期望与目标来说,他还未成功。因为,钱没赚到多少,连女朋友也没,甚至知心的朋友都没有。
后来,同龄人不少都结婚了,家里人至少都帮他们买了车子和给了房子的首付,连婚礼都是家里人出钱弄的。而他呢,虽然薪资水平算可以,但仍处于中等的位置,就跟他以前考学校一样,都是中等水平,与他期望与目标不符。他父亲由于做生意做垮了,家里一下子没钱了。所以他的人生基本得靠自己。
由于创业失败,他几年工作的积蓄毁于一旦,甚至还负债了。当同龄人结婚的时候,他孤零零的,女朋友也没,车子和房子都没,所有一切都需要自己努力。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工作没了,收入也没,还欠下一点债务。最重要,没女朋友,也没房没车,结婚什么都不用说。
(内容未完结,请看下篇)
注: 文中插图,均为网上搜索得来,若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本人,本人必将删除相关图片。 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各大平台同步发布文章,搜“安静地看篇文章”即可(公众号、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百度、豆瓣、一点资讯、大风号、搜狐号、微博,UC上目前为“不荐”),谢谢。文章均为原创作品,转载文章本人会有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