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黑泽明与杨德昌——电影大师手册》
金马奖主席焦雄屏《黑泽明与杨德昌——电影大师手册》课程笔记,边听边更新中
PART 1 黑泽明
黑泽明总论 | 绘画、电影、音乐熏陶下的思想底蕴
黑泽明一生拍摄31部作品,世界三大电影节满贯地位(还有安东尼奥尼、基耶斯洛夫斯基等)
偶像是美国西部片导演约翰福特
黑泽明总论 | 绘画感与声音创作
黑泽明热爱莎士比亚,承接希腊古典戏剧,冲突矛盾对立为主的戏剧张力(男女、阶级、景深、灯光明暗)
黑泽明有油画基础,构图根据西方绘画透视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摄影根据角色移动重新构图,对称工整
黑泽明喜欢印象主义画派(19世纪后半期法国,展现纯粹的光的关系),如雷诺阿光影体现在《罗生门》,如梵高色彩体现在《梦》
黑泽明喜欢黑白片“日本的含蓄颜色”,认为黑白线条和明暗更利于构图
黑泽明受西方古典音乐影响,门德尔松、海顿、勃拉姆斯、贝多芬等出现在电影里,《七武士》里的小号喇叭展现昂扬的英雄主义又略带沧桑,以及特别的鼓声
黑泽明总论 | 场面调度的飞扬跃动
摄影、美术、剪辑和音效共同构筑的电影化动感,具有电影感的场面调度
发明动感剪接,标志性的划镜配上慢镜头,成为动作品教科书
黑泽明说:“我的人生减去电影等于零”,自比为《蛤蟆的油》中的蛤蟆
罗生门 | 没有真相的代名词
取材自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和《罗生门》,日本电影在该片带领下震撼国外、获奖无数,但其也被日本国内人诟病迎合当时西方政治
芥川35岁去世,写过149篇小说,是20世纪前半部的三个文学巨匠之一,是一个彻底的怀疑主义者
电影对客观真实这一哲思进行讨论,罗生门由此成为一个代名词。凡是解决不了的各方说法不一的,均是“罗生门”
罗生门 | 叙事结构与表述方法
行脚僧仿佛是黑泽明的代言人,在堕落腐败的世界里祈求光明
樵夫收养弃婴后,象征心灵恐怖的大雨停住。黑泽明等了很多天想拍摄阳光从云层后面露出,没有拍到他遗憾了一辈子
该片结构建立在不同观点的辨证上,树林中、审讯地、罗生门下三个场景交叉剪接、拿手的划接(樵夫树林里拿着斧头穿梭的片段),典型的“纯粹电影”(19世纪20年代德法前卫运动初期作品。反对电影剧情和故事,提倡利用电影特性提供纯粹视觉和韵律经验)
阳光在片中代表了欲望、心情的骚动、以及微风吹动时影像的魅力。摄影师拍摄时让人拿了8面镜子在树上反射阳光,以增加人物立体感;大雨的拍摄则调来了3辆消防车不停浇水且在水中增加墨汁
黑泽明说日本电影大多为清淡的茶泡饭,但我喜欢重口味的东西,人生要求真
三船敏郎的动作灵感从非洲纪录片中的狮子而来
每一个画面中精心安排武士、妻子、大盗三人的位置,三人的三角关系成为主题
七武士 | 开创武士电影与嫖客电影的潮流
每个画面都在动,该片是动作片的极致,如望远(telephoto lens)、跟摄(tracking shots)、慢镜头
黑泽明发明了暴力美学(用慢镜头来描绘暴力)
一丝不苟且写实,给101个村民编了家谱,“二刀流”剑术宫本武藏
七武士 | 武士的仁与义
三船敏郎日本首位威尼斯最佳男主、志村乔演过21部黑泽明
英雄是夹杂在文明跟野蛮之间的角色
武士是时代的悲剧,战争结束社会和平,他们则消逝于社会
七武士 | 无法复制的战争场面经典
男与女、武士和农民、前景与后景,是黑泽明拿手的对比
大战9分钟多达101个镜头,多架摄影机的望远、跟摄,具有实战感和速度感。
黑泽明为拍摄这个大战,在泥泞中站了几个小时致使脚趾终生残废,具有武士精神的导演。
生之欲 | 与时间赛跑的小公务员
喜欢旧俄文学,扎实的写实功夫和悲悯的人道主义
故事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上半段是客观语调诉说,下半段是主观的虚幻的
电影十分关注生与死的定义
黑泽明写实手法关注数字和时间,如《美丽的星期天》观众帮忙算计35元用了多少,《七武士》中观众帮忙计算40个圆圈代表的山贼消灭了几个,如《生之欲》中渡边浪费30年仅活5个月
生之欲 | 美学与批判:讲个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
黑泽明热爱默片,能用电影语言绝不用声音
《凤尾船之歌》、“生日快乐歌”则为声音创作性的隐喻指引复杂寓意
本片是整个日本社会的隐喻,官僚、阶级、亲情的淡薄(楼上的自私和楼下的孤独)、代沟
桥本忍和小国英雄为与黑泽明合作多部作品的编剧
宽阔的气度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其电影不朽
PART 2 杨德昌
杨德昌总论 | 用生命拍电影:台北人与台北都会
曾经是工程师,曾经想学习建筑,理工科思维
一生只拍过七又四分之一部电影
台北都会得历史和演变
台湾电影宣言事件,激发了创作高潮
注重细节,非常严谨,比如西部枪的弯曲度
杨德昌总论 | 你就是你的电影
秉承现代主义,框架构图,彰显建筑外观,活用蒙太奇
自反性(self-reflexivity)、暧昧(ambiguity)与反讽(irony)等现代性(modernity)
对声音敏锐,各种中国方言、画外音、声音特效、古典乐
恐怖分子 | 随时可引爆的都市危机
不相关的人全部凝聚在一个空间,彼此生活、冲突、伤害,成为恐怖分子
“变化是轮回的重复”
灵感来源于一次电话的恶作剧 focus& random导致的互相引爆危机
元电影/后设电影(meta film):关于电影的电影
恐怖分子 | 割裂重组的蒙太奇后设美学
镜子及窗子的意向,质疑“真实”
都市的偶然性、随机性
世界观的碎片与断裂性、人的疏离与分裂
音画分离:声音和画面的逻辑各自完整,但不是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