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有些折腾只是为了配合某个必然到来的时刻

所有的折腾都是在配合某个必然到来的时刻,也都是在为某个恰好会持续下来的事积累经验。
陈宇宙离开了肖岩办公的地方不久,肖岩拨通了老同学申明的电话。
“老申,你前几天说的那个事,我们抽个时间好好议一下?”肖岩没有寒暄,直奔主题。
“行啊,看你的时间嘛。”申明十分爽朗地回道。
“我都可以,今天晚了点,明天上午你来我这里一趟可以不?”
“可以,那就明天见。”申明很干脆答应,他接着说道,“这个事可以的,市场很大。现在又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
“是的,这两天我考察了一下,也觉得可以试试,投入也不大。”
“那明天我们细聊,朋友。”
“好,等你来。”
第二天快中午的时候,申明如约到了肖岩办公室。
“不好意思,本来早就到的,路上遇到个人,耽搁了点时间,呵呵。”申明进门后耸了耸肩膀说道。
“没事,进来坐。”
“你和两个小朋友商量了?”申明一边走进肖岩办公的房间一边朝旁边刘青和李沁的房间扫了一眼。
“大致说了下,她们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想再了解更具体一点。我说,都还只是一个议题,具体的我也说不上啊。要等和我们申总进一步沟通了才行。”肖岩说着也顺着申明的眼睛朝两个小朋友的房间看了看。
“哈哈哈,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没什么复杂的。”
“技术上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毕竟从纯粹的爱好变成商业行为,还是有很多东西是陌生的,需要学习。”肖岩不是谦虚,的确从他自娱自乐的喜好变成以此为生的商业行为,他还是需要一些信心支撑。
“没事的,大家一起学嘛。”
“也只有这样了。我们来研究下具体该怎么做吧。”
“好,我有些初步想法,一起探讨一下。”
在肖岩简陋的办公室,申明和肖岩认真讨论了申明提议的开一间写真工作室的可行性。在可操作性和具体分工方面他们有了很多共识,只是在客户来源方面,双方有些分歧。申明看中了当时十分流行的老年夫妻补拍结婚照这个庞大市场,但被预设为项目中担任摄影师的肖岩当然不想每天面对的客户都是老年人,他更希望写真室是年轻人来光顾。不过他们都认为这个分歧不影响项目本身的落地,他们商定到时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
申明和肖岩谈得很仔细,从人员分工,到场地装修布置,器材选购,再到业务推广和客户来源都有谈到了。
在已能明显感到浓浓寒意的初冬季节,在一个阴沉天空笼罩着的中午时刻,申明和肖岩经过反复商讨,就一起整一间写真工作室达成了终极共识。他们觉得能够考虑的都考虑了,考虑不到的也只有运行中来应对。大家都释放了最大的善意,在确保工作在规范制度下运营的基础上并没有计较自己的得失,这是建立在双方多年友情及相互了解上的信任。
商谈大体结束的时候,肖岩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他不知自己是兴奋还是纠结。一方面,这时能够有一件可以迅速落地的事,他觉得很幸运,这是上天的眷顾;另一方面,他还是有些忐忑,毕竟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尽管作为十分年轻的时候就已是省级摄影家协会会员的他,当然对摄影有足够的自信,尽管若干年前他在卖音像制品的时候也接过外拍业务,但影棚商业写真这个领域他之前却是从未接触。现在他必须边干边学,能做好吗?
好在还算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肖岩史无前例地感觉到之前做的很多事,无论是有意的还是被迫的,都是在为今天这个机会做的准备,而现在要做的又是为将来的什么在做准备吗?
早安,十一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