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Forever(永远)PDF 试译
电影豆瓣条目: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121854/
感谢citizenzxc提供影片视频和顺带的PDF的影片介绍
下载帖(应该被删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851148/
非英文专业,非中文专业,非电影专业,非艺术专业,非......非历史专业,所以翻译的不会太准确,只是片子尚可,然后里面提到了很多文学艺术人士,可以作为一个给自己扫盲并且提高见识的指向牌。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这样做会让此时无聊的我感到很好玩,很开心。一共40页,照片占了绝大部分,所以也耗不了我多少宝贵的时间。这样,每天8页左右,5天左右弄完。至于形式嘛,连载行,一篇也成,反正怎么好玩怎么来。
可能翻得相当差劲,嘿,那又怎样,我高兴翻就翻,我高兴弄就弄,自己HAPPY就行。
----------------------------------------------------------------------------------------------------------------------
《永远》(《Forever》)是一部讲述艺术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影片,是一部讲述爱与死亡携手并进和美丽永存的地方——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影片。
拉雪兹神父公墓——世界上最著名、最美丽的墓地之一,是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最后安息之所。在公墓安寝的艺术家来自历史不同时期,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有一些,例如琵雅芙 (Edith Piaf)、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肖邦(Chopin),在今天仍受世人顶礼膜拜。其他几乎已经被人遗忘,只是偶尔有个把仰慕者前来拜访。在《永远》中,我们通过当今拜访者的眼睛,看到了这座特殊墓地的神秘美,以及平静和抚慰心灵的美丽。
许多人是为他们“自己”所深爱之人而来:丈夫,妻子,家人和朋友。其他人则是留下一段自己的话或者一束花来致敬“他们的”艺术家。当仰慕者们跟我们分享艺术的重要性,他们生活中的美好,以及失去那些至爱之人后的悲痛的时候,我们逐渐发现这个墓园不仅是逝者安息之所,同样是让生者平静和鼓舞的源泉。
除了时间的流逝,一座爬满苔藓的抑郁之墓,和一首歌曲、一首诗歌、一幅绘画的美丽与感染之外,死亡没有给我们任何安慰。
时不时的,脑际会闪过一些画面,一些遇见的人, 发生的事, 它们最终使我想要拍摄《永远》。
在安达卢西亚(Andalusia)里的一所乡村公墓, 四周围绕着壁龛,鲜花和阳光。有一位老人,坐在壁龛对面的凳子上,抽烟,低吟, 她叫Lucia, 70多岁了。当她要起身离开的时候,我走近了她。她告诉我,“我平时不抽烟,只有在这里,和我丈夫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抽”她口中哼的歌曲是由一首叫Garcia Lorca的诗歌改编而来的,这首诗是献给Dolores “La Parrala”,一位著名的深歌(深邃悠长的一种歌曲风格)演唱者的的。
我一直在一本小册子里纪录我在那遇到的人。我由册子回到我们相遇的日子:1996年10月25日,“在一个黑暗的舞台上,La Parrala在与死亡对话”,Lucia轻快的说。“当我唱这首歌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在为他歌唱。歌词是如此的充满力量,音乐是如此的充满震撼力。”
此后,Lucia 的样子一直在我脑中盘旋,或许是因为这些关于永恒的话题一直占据着我的思想——那参不透的“爱与死亡”的谜云。
1998年5月,当我造访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时,我见到一位年轻的妇人,将一朵红花和一朵白花放在肖邦的墓前;在乔治·梅里爱的墓前放着一张女孩的护照照相,反面写着“merci(感谢您)”;我把拉雪兹神父公墓也写进了我的本子里。
在死亡面前,人们很难找到慰藉。想起Lucia 和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安宁与极美,我决定制作一部关于爱与安宁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带给人的是“美给人带来的永恒的慰藉”。
-----------------------------------------------------------------------------------------------------
注明:从“时不时”开始,后面的大部分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a92120100ghai.html,没什么原因,觉得这个比自己翻的好
人物简介:
法国香颂女王 Edith Piaf: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95726/
马赛尔·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4980.htm
吉姆·莫里森 Jim Morrison
http://baike.baidu.com/view/74465.htm?fr=ala0_1
肖邦 Chopin
http://baike.baidu.com/view/6427.htm?fr=ala0_1_1
乔治·梅里爱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368.htm?fr=ala0_1
---------------------------------------------------------------------------------
客观条件:要来回切换屏幕,不方便。
主观条件:英文水平和中文水平都有限,具体点就是中下等。
感谢citizenzxc提供影片视频和顺带的PDF的影片介绍
下载帖(应该被删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851148/
非英文专业,非中文专业,非电影专业,非艺术专业,非......非历史专业,所以翻译的不会太准确,只是片子尚可,然后里面提到了很多文学艺术人士,可以作为一个给自己扫盲并且提高见识的指向牌。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这样做会让此时无聊的我感到很好玩,很开心。一共40页,照片占了绝大部分,所以也耗不了我多少宝贵的时间。这样,每天8页左右,5天左右弄完。至于形式嘛,连载行,一篇也成,反正怎么好玩怎么来。
可能翻得相当差劲,嘿,那又怎样,我高兴翻就翻,我高兴弄就弄,自己HAPPY就行。
----------------------------------------------------------------------------------------------------------------------
《永远》(《Forever》)是一部讲述艺术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影片,是一部讲述爱与死亡携手并进和美丽永存的地方——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影片。
拉雪兹神父公墓——世界上最著名、最美丽的墓地之一,是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最后安息之所。在公墓安寝的艺术家来自历史不同时期,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有一些,例如琵雅芙 (Edith Piaf)、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肖邦(Chopin),在今天仍受世人顶礼膜拜。其他几乎已经被人遗忘,只是偶尔有个把仰慕者前来拜访。在《永远》中,我们通过当今拜访者的眼睛,看到了这座特殊墓地的神秘美,以及平静和抚慰心灵的美丽。
许多人是为他们“自己”所深爱之人而来:丈夫,妻子,家人和朋友。其他人则是留下一段自己的话或者一束花来致敬“他们的”艺术家。当仰慕者们跟我们分享艺术的重要性,他们生活中的美好,以及失去那些至爱之人后的悲痛的时候,我们逐渐发现这个墓园不仅是逝者安息之所,同样是让生者平静和鼓舞的源泉。
除了时间的流逝,一座爬满苔藓的抑郁之墓,和一首歌曲、一首诗歌、一幅绘画的美丽与感染之外,死亡没有给我们任何安慰。
时不时的,脑际会闪过一些画面,一些遇见的人, 发生的事, 它们最终使我想要拍摄《永远》。
在安达卢西亚(Andalusia)里的一所乡村公墓, 四周围绕着壁龛,鲜花和阳光。有一位老人,坐在壁龛对面的凳子上,抽烟,低吟, 她叫Lucia, 70多岁了。当她要起身离开的时候,我走近了她。她告诉我,“我平时不抽烟,只有在这里,和我丈夫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抽”她口中哼的歌曲是由一首叫Garcia Lorca的诗歌改编而来的,这首诗是献给Dolores “La Parrala”,一位著名的深歌(深邃悠长的一种歌曲风格)演唱者的的。
我一直在一本小册子里纪录我在那遇到的人。我由册子回到我们相遇的日子:1996年10月25日,“在一个黑暗的舞台上,La Parrala在与死亡对话”,Lucia轻快的说。“当我唱这首歌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在为他歌唱。歌词是如此的充满力量,音乐是如此的充满震撼力。”
此后,Lucia 的样子一直在我脑中盘旋,或许是因为这些关于永恒的话题一直占据着我的思想——那参不透的“爱与死亡”的谜云。
1998年5月,当我造访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时,我见到一位年轻的妇人,将一朵红花和一朵白花放在肖邦的墓前;在乔治·梅里爱的墓前放着一张女孩的护照照相,反面写着“merci(感谢您)”;我把拉雪兹神父公墓也写进了我的本子里。
在死亡面前,人们很难找到慰藉。想起Lucia 和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安宁与极美,我决定制作一部关于爱与安宁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带给人的是“美给人带来的永恒的慰藉”。
-----------------------------------------------------------------------------------------------------
注明:从“时不时”开始,后面的大部分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a92120100ghai.html,没什么原因,觉得这个比自己翻的好
人物简介:
法国香颂女王 Edith Piaf: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95726/
马赛尔·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4980.htm
吉姆·莫里森 Jim Morrison
http://baike.baidu.com/view/74465.htm?fr=ala0_1
肖邦 Chopin
http://baike.baidu.com/view/6427.htm?fr=ala0_1_1
乔治·梅里爱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368.htm?fr=ala0_1
---------------------------------------------------------------------------------
客观条件:要来回切换屏幕,不方便。
主观条件:英文水平和中文水平都有限,具体点就是中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