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摘记三
【①】合欢树 很多年之后,史铁生理解到,所有孩子的病痛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可惜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母亲已经不在了。 母亲的好强有既变,又没有变。母亲不再为自己好强,母亲由过去自己的争强好胜,转变为对苦难命运的不屈服和为儿子的病抗争。 【②】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 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③】在《我与地坛》中,作者曾经有两次偷窥到母亲的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些构成了作者在母亲死后的所有想象。 第一次是自己走了之后,忘记一件东西,摇着轮椅回来。母亲还保留着送走自己的那个姿势,一动也不动。那是一个为了儿子失魂落魄的母亲。 还有一次是母亲到园子里找我。我看见了母亲,却故意不回答。母亲端着眼睛,就像寻觅大海中的一艘船……所有这些再加上妹妹和他人的补叙共同交代了母亲的另一面,也共同构成了史铁生此后对母亲的所有想象。 【④】小心翼翼的不提到母亲,是怕我伤心。但更怕我忘记母亲。时间的等待,头脑的酝酿,行动的努力之后,人们终于说出来了。 【⑤】史铁生曾经说过,一个男孩子所有的努力都是要让母亲骄傲。 【⑥】倾尽所有的青春热血、文学梦想,美丽多情,默默无闻的照料病弱儿子,隐忍宽容,毫不张扬的爱。 于回望中反思,在痛苦中深味那些曾被他无视过忽略过的母亲矢志不移的深情,重温母亲的深爱,无疑是重获母亲的爱,即便母亲不在了,也是一种重新拥有的享受。 在失去母亲痛苦中,史铁生体悟了母亲在世的苦衷,如果说失去是一种悲哀,那么在失去中打捞到那些不曾懂得、不曾珍惜的拥有,因为懂得而拥有,因为拥有而享受,因为享受而重生。 这个过程,是对母爱的认识过程,也是对母亲苦难的理解过程,更是对生命意义的体验过程。 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认识到生活的本来面目,但仍然去热爱它。 这个时候,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发生了转化,合欢树成了母爱的一种象征,一种物化。合欢树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是上天对史铁生思念母亲的安慰。 【⑦】史铁生曾这样总结过人的三种困境: 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 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就意味着恐惧。如何在人生的困境中突围成为每个人必然面临的难题,重重苦难洗礼后迎来的是精神的呼唤与信仰的选择。 接受命运的安排,也许并不很难。但是之后呢?或者说之后的之后呢? 但渐渐的史铁生发现,人最大的恐惧并不是死亡,甚至也不是活着的目的,而只是一个过程。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那么,所谓的生,不就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还充满着神秘性,或者说我包容在别人之中,别人也就包容在我之中,我们彼此的生命事实上是互相交融的。所有的故事都曾经发生过,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