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日記 • 小人書、插圖與引號 2010-04-28
上午接友人轉來友人所贈小人書兩種,《無產階級的歌》(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624073/)與《漳水河》(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680393/)。若論感情,我傾向前者;如談歷史,後者居上。
![]() |
《漳河水》封面 |
![]() |
此前與友人的電話中,已然知道得書之事。與他一樣,都是通過當年的某期《連環畫報》見過數幀《漳河水》插圖。此次得見全璧,自然有些欣喜。匆匆看過,有些粗淺印象,不妨講來。幼年時曾見家中的薄薄一冊蔣兆和畫集,對其中阿Q像、女孩兒與爺爺讀報圖印象頗深。及長,在中國美術館參觀蔣先生畫展,覺《流民圖》長篇巨制,凝聚歷史,尚有可觀,而其運國畫筆墨仿西畫明暗狀寫人物,初見有驚喜之感,久之便失去了新鮮的別致。藝術家的風格一旦固定,難免逡巡不前,觀者興味索然,是避免不了的結局。蔣先生的作品如是,吳靜波先生多以水墨繪寫的《漳河水》步著同樣軌跡。以水墨染出陰陽明暗來刻畫人物,極易陷入畫面重點不清,略顯“臟”意。對於在下這般兼重畫面整體感與細節處理的觀者,不甚喜歡者居多,頗以為然者殊少。經網間查詢,吴先生先後從事編輯、教學與連環畫、插圖創作。其繪畫作品,我除《漳河水》之外,並無寓目,管窺蠡測,在所不免。
![]() |
《無產階級的歌》封面 |
![]() |
![]() |
有印象派的影子 |
![]() |
![]() |
![]() |
仿佛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 |
![]() |
![]() |
當友人一提到《無產階級的歌》的書名,我腦中立即反應出封面的模樣,那還是源自近三十年前的記憶,當年翻看兄長購買的眾多連環畫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陳衍寧、湯小銘先生用素描的形式完成的這部作品,無論構圖還是技巧,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畫面效果,均我所喜,至今不渝。儘管同一冊書,風格近似,而細細品味,其間亦有差別。拙荊言道,部份畫面的油畫感極強,餘者則忠於素描,若能捧觀一過,便知此言非虛。這,或是兩位作者分別主筆的緣故吧。 (部份圖版可見http://bbs.tiexue.net/post2_2156388_1.html)
兩書頗佳,卻不乏缺點。全書以光面紙張印製,周圍如有微亮,則導致畫幅反光,無法翻閱,遠無舊日小人書與人親近的感覺。二十七年前,羅大佑在《現象七十二變》中說,“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哨,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而今,大概圖書設計變得更加花哨,能為讀者提供悦目閱讀的美術編輯越來越少了。一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兩冊書之外,又得友人見贈《皇帝也是人——富有個性的紫禁城主人(明代卷)》(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823327/)。幾天之間,在班車上匆匆瀏覽,在感覺書中文字流暢,易於閱讀之外,王冬炎先生的插圖倒是亮點。之所以稱作亮點,是因為許久不見此類原創圖畫的歷史類圖書,在滿世界言必某某插圖版的圖書氾濫的當下,能有今人創作的插圖,且是風格近乎1949年以後吾國連環畫的面目,實屬可貴。惜在行筆之際,線條往往顯露軟弱,佈景常常流於粗疏,畫藝尚拙,功力未逮,不難覺察。再有,文中引號過多,令人厭煩不堪。引用史料、表示諷刺與否定時尚可理解,但凡是帶有地域與時代特色的語言如“軸”、“玩兒”、“個色”、“反角”、“主兒”等詞語均加引號,一頁下來,過目十餘對引號,在眼睛疲勞的同時,對其過分強調所謂的語言特色的文風非敢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