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怕剁手,更怕孤枕难眠--真情72小时
从2009年开始到今年,我们已经迎来第10次双十一购物节。
在这以前,每年11.11还只是纯粹属于单身人群的光棍节,
此后,它被赋予了更多含义,有了各种段子,有了更多可以消遣的方式,以及可以消费的节点。
明显的是,这十年来双十一的活动和商家虽然越来越“活泼”,但消费者们却在参与其中的时候也显得越来越“无奈”。

当然,这“无奈”的一群人尤以单身者为主。
我们表达无奈常常会用一种自嘲的态度去娱乐自己,以至于单身狗和虐狗这些说法成为热点用词。
既然光棍节依然没有办法让我远离单身投入到感情的幸福海洋里畅游迎接新生活,
那么至少许多我想要获得的商品可以有折扣有减价,让我比平时能花费更少的代价去购买。

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逃不过的是,这总归像是一个套路,每年一次来每年一次过,折扣回回有,单身也年年是。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些折扣也慢慢不再起效。
今晚的双十一就快到来之前,我在微信上问朋友橘姐,作为大龄单身仙女,去年双十一的时候买了啥?
但她却给我发来这样一段话——

其实早在2015年,大龄单身人群在双十一更显孤单的问题就被引起重视过。有一份报告曾量化指标,并提出过“幸福力”的概念。可想而知的是,大龄单身者的“幸福力”得分最低。
而中国新闻网则根据这份报告制作了一张长图。
这份图示报告调查了在双十一显得更为不爽的大龄单身者的生存现状——

无社交生活的宅属性成为元凶

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令人不敢随意脱单


面对催婚,人们对相亲类社交更排斥




回看双十一购物节,我们会发现,各种针对单身人士的服务和消费也逐渐增加,并丰富多样起来。
围绕独身经济发展起来的经济形态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并且保持快速增长。

只是总结这十年下来,双十一也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文气息——
让利给消费者在双十一能够开心购物是真是假暂且不论,
关怀他们从孤独中获得迎接幸福可能的活动却在逐利的过程中越发被忽略。
相比每年双十一我们在转发活动中盼着抽中成为锦鲤或希望得到更多折扣之外,能有更多人能在真正关注脱单难题这个双十一最原本的要素上提供支持。

毕竟相比一个人穿着睡衣
在家里作法一般拆着快递
我们始终更希望
这份礼物是TA送的
也是TA陪我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