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夏天,你出现在我画向日葵的每个日夜
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无形中奠定了我们人生故事的风格,在生活和艺术中,我们彼此选择。它们可能成为我们命运的指引、信仰或诅咒。
如果问:哪个艺术家为你的感情观上了最至关重要的一课?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梵高。
///
夏天,漫长的,反复的。
我偶时会幻想一八八八年夏天,梵高在Arles一边画向日葵一边等待高更到来的时光:
舒服的纬度,长年天晴,万物的色彩被阳光照耀得更加通透浓郁,北海道的微风吹过大洋大洲触碰我们的指尖。我会带你纵入翻飞的麦浪,直至日落;我要挑一张床,把房间布置好;我要每天为你采一束盛放的向日葵,即使它们因为我不会打理而低头,却仍旧鲜活明亮,它像我的爱一样炽热,哪怕炽热到,我们区区肉身不能承受。

梵高用明度最高的鲜黄做背景,整个画面都是光,热烈的光,泛白的光,使人睁不开眼。
他画了十幅向日葵,一直画到高更到来。那是他最大的热情,最大的爱。
结果相处没两个月,梵高手拿剃刀跟在高更身后,高更害怕,落荒而逃,梵高失措,用剃刀割下自己的耳朵。
血淋淋,像画中那明黄一样,狂烈,彻底,纯粹。
高更当时必然害怕,但我们现在却被这种极致所震动,因为当代人心知肚明:爱和实现爱的人,根本极为罕有——人们渴望爱,模仿爱,阐释爱,厘定爱......爱被曲解,不纯粹了。不存在了。
梵高却无法妥协,他的爱绝对到近乎信仰,近乎殉道。
不知道作为艺术家兼知己的高更看到《向日葵》时,有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局呢?
///

割耳自画像,平静温和,显然与他其他自画像表现的凌厉不一样。包扎耳朵的纱布明晃晃地显露在众人面前,没有丝毫回避。
他好像刻意要看到自己受伤的样子。
深处的他,该是一个何等卑微的,难堪的,万马奔腾的他啊!
---
心情不好,此刻看着梵高的自画像忍不住落泪。
仰望着他,我感慨自己大概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勇气。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