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节俭地生活
查看话题 >中年之痛
第一次蹭热度。已经过了四十岁的中年女人,有孩子老公,房子车子。
昨天在美容院推背,我妈打来电话,她最近要从老家赶回来,因为孩子爸体检发现肝区阴影,接下来要做一系列的检查。我独自去医院取回他的体检报告,没有开车,坐的公交,在车上就已痛苦得瘫软在车座上快爬不起来。
我没有人可以打电话诉说内心的痛。八月份至十月份,我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全身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跑遍了全市的医院,做了各种检查,经历了几种的医学诊断,经历的压力与惊吓比病痛多上几倍。中药西药都吃了一些,症状渐渐消失,到了十一月身体渐渐恢复如初。
孩子爸爸在九月份就出现过一次全身性的疼痛,那时正值我生病却找不出原因的时期。孩子爸爸的疼痛自然被忽略了。到了十月份他的疼痛自然减轻,想当然的以为是累的,并无大碍。喝了几副中药,到了十一月份他的后背又痛了起来,我坚持要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疼痛可能是胸腔内的脏器引起的。CT排队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一切并无结论,我却开始崩溃。在我生病等待医学判定时的那种煎熬与恐惧又将经历一次。
我不是有钱人,但也有足够的积蓄来应对意外。生于七十年代,经历过穷,没有靠山,所拥有的一切只能靠夫妻两人一分分积攒。年轻时无论多苦都不觉得苦,都受得了,内心充满希望。二十年过去了,健康与青春交付了出去,换得房子车子和孩子。因为曾经太穷,一旦不那么穷了,物质欲望曾经爆裂。堆积了大堆的衣服、鞋子、包包,如今相当一部分都躺在旧衣回收箱里。几双只穿过一次的高跟皮鞋挂在二手网上,只标注原价十分之一的价格却两个月来无人问津。或许我的眼光太差,鞋子确实不够好看;或许是照片拍得太糟糕提不起购买的欲望;或许两者都有。
年轻时曾经疯狂地想出国留学。可是家庭条件不好,自己本身资质不高也不够努力,留学这种事只是白日梦而已。内心一直引以为憾。手头宽裕了,势必做出补偿。带着孩子出了几次国。所花的钱比我开的那辆破车贵得多。我希望我的孩子从小见到白种人可以大方而神态自若的say hello,能够流利地用英语闲谈;看过梵高的真迹;坐过孚日广场那满是鸽子粪便的长凳;爬上英国乡村的古堡欣赏仿佛触手可得的白云。
三十五岁以前,我从未畅快地在菜市场花过钱。三十五岁是一个转折点。因为我可以不用在菜市场抠抠搜搜,对高价有机食品柜永远绕道走。终于可以不太计较地在高价食品柜台挑选自己喜欢的食材,这带给我的满足远超衣服包包。
2017年房价疯狂地上涨。邻居们个个人心惶惶,担心房价再涨将不断提高换房成本,争先恐后地置换了更贵的房子。我对现在的住房挺满意。其实也并不完全满意,我也想换到隔壁那个更加新更高大上的小区。可我心疼差价的几百万啊!看着邻居接二连三地搬走,心里也有些不淡定,甚至无缘无故找孩子爸吵了几架。有时超市偶遇过去的邻居,别人多问一句,“你们还住那个小区啊?“ 我的心情确实会受到影响。或许是我太敏感了,他人的优越感激起了内心深处的攀比心与不甘心。
烦恼都是自找的。如果邻居们不搬去隔壁小区,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想着也搬去那儿住。因为那个小区除了更新,小区绿化更好,地理位置与户型都不比现在的小区好,但确实外观更加高大上,小区设施更新。同等面积的房子,为这个高大上的外观需要付出几百万的差价,对我来讲,是个沉重的负担。
八月份我生病,现在孩子爸爸的体检查出隐患。心态发生了完全的逆转。好庆幸自己忍住没有置换房子,没有置换车子。让我保住了存款可以应付潜在的风险。
或许年轻时太苦太拼,现在身体的部件已经不答应继续超负荷工作了。他们想检修休息休息。我并不太担心两人全部放掉工作的生活。因为有积蓄,也有闲置的房子出租有些微薄的收入。原本打算做点小生意,不影响休息的情况下够个菜钱就行。考察了一圈,不太可能。一旦投入,就有各种各样的成本付出,必须付出时间与心力,否则只能亏钱。我只想考个有含金量的资格证,挂靠兼职,三瓜两枣,不需付出真金白银,也不会亏本。
生活费真的花不了太多钱。对昂贵的奢侈品已经有了抵抗力。在国外旅行购买的物品连退税的资格都没有。可我也不想当葛朗台。攒钱不是目的,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我也想与家人活得舒服一些。磕磕碰碰,为了省下一块钱走上几站路的日子真的不要再过了。
我和孩子爸接连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也让我思考更多。我们双方除了彼此再无可以依赖与托付的人。孩子尚小。孩子姥姥与奶奶分别是两种不可依靠的类型。这里面的故事写下来可以有三万字。暂且不表。至少在孩子成年前,我们必须要保重好身体,将他安全地抚养成人。我不想惯着他,让他尽量独立一些。我会给他积攒下足够的教育费用,既然带他来到这个世界,尽量武装他强大,在这个有些混蛋的世界尽量好地平稳地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