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快走时|17底线
相信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去过医院看病,我也不例外。
每次去,医院里的人多得超出想象,哪怕是在工作日。当我排了大半天队,终于轮到医生给我看时,却不过数分钟,有时甚至给我一种草草结束好接下个的错觉。
说实在话,我是极其不舒服的。毕竟,我是生着病的,我是想来寻求专业帮助的,那种被随意打发的感觉让我对医生很失望。
你也不想想?外面有多少人?他哪能一个一个地讲清楚病因,给你分析风险,再等你做决定?我的朋友听我吐完苦水,很直接地讲。
是啊,我当时已经是60多号了,科室外面还有好多人,而且还只是临近中午,可想而知,医生一天的看诊压力有多大。
这还算好的了。你没碰见医托吧?
医托?
可能你在某个科室外候诊,TA悄无声息地坐在你身旁。
“那个,你也是来看**的吗?”
TA接着状似无意地有一搭没一搭地透露出自己,曾身体也有某种不舒服的症状,跟你的状况惊人相似,后来在哪哪被谁谁给医好了,每一句都戳中你,你不自禁地想要从TA口中知道更多。
旁边,一个女子探出头来,又低下头去,拿出手机点点点,再把手机屏幕伸过来,“你说的是这家医院?”手机画面正是百度出来的刚才提及的医院。“我正要过去那呢。”
可能你迷迷糊糊地跟着去了那家“医院”,可能你被安排着做各种检查,可能你被恐吓说得做手术。
这也是他们的流程吧,西医嘛,大部分都得依靠机器检查结果作出判断。当然,这流程走下来,也为“医院”作了创收。再比如,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术,语气稍微说得不确定点,说建议你做,你可能也会选择听“医生”的。
做手术耶!在你身体动刀的,也可以这样?又不是说像拉拉链一样,拉开再合上。说这话时,没有考虑到病人的心情吗?也许TA会因为这一句话而寝食不安,也许会因此而愁容满面。
管你呢,你越怕不就会做手术了吗?这样,他们就有手术收入、床位收入、住院收入了呀。
赚这个钱,他们不会良心不安吗?每天躺下去不会想到白天自己造的孽么?睡得着吗?天哪!说句经典的,不怕遭天谴么?
来钱快嘛!
在当今社会,逐利要有底线。以陈丹青的这段话结尾吧:
“一个社会有三大底线行业:
一教育,二医疗,三法律。
无论社会多么不堪,只要教育优秀公平,
底层就会有上升希望;
只要医疗不黑暗堕落,
生命就会得到起码的尊重;
只要法律秉持正义,
社会不良现象就能被压缩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