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次旅行令你念念不忘?
查看话题 >游记·苏堤春晓
从马蜂窝上搬运过来的。一打开马蜂窝我又想收拾行李出走了...
去年因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在杭州待了十天,但实际上自由活动时间只有最后两天,抽空去了几个地方转了转,遗憾没有停留多长时间,不过来日方长。
无论是去之前还是去之后,杭州始终都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说不上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气候,或许是因为西湖水,或许是因为灵隐寺的香火气,又或者是古今太多文人墨客在此的留笔与说不尽的故事传说...


途中天气特别好。学校安排入住的是百瑞运河大饭店,大部分时间的食宿都在酒店,晚上偶尔有空就在大运河边漫步。


第一天晚上去了酒店对面的京杭大运河以及边上的小河直街逛了逛,遍布书店和cafe,可惜没有时间进去逛逛。
--终于结束了一星期的上课备课以及给小朋友上课--

计划当晚从酒店骑共享单车前往西湖,结果傍晚天气突然转坏,黑云压城。

没想到一场大雨很快过去,雨后的天气格外凉爽。


杭州的天空,云层真是很特别。既然雨停了,我们还是按原计划骑了一小时的单车到达西湖。


黑夜里灯光下的西湖与白日里的景致大不相同,别具韵味。
第二天早晨独自打车去了断桥残雪,然后又扫了一辆自行车骑往浙江省博物馆。我一直觉得,每到一个地方,想要了解当地古今历史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参观博物馆。



远处雷峰塔隐隐若现,莲叶接天碧无穷,一直觉得满池荷叶荷花是炎炎夏日的化身。望着满眼绿色,即使烈日当空,空气燥热,我却莫名感到静意。
西湖真的很大,希望来日有机会在和煦春日骑车环游西湖,在凛凛寒冬赏西湖雪景。

在前往博物馆的路途中,郁郁葱葱的大树遮挡了大部分阳光,我听着耳机里传来的音乐,穿行于这光影中。

因为地域原因,浙江省博的文物自然是不如陕博丰富的。主馆的展品以瓷器为主。

游客很多,熙熙攘攘,玻璃展柜上遍布手指印,不时传来孩子的尖叫声,哄闹如菜市场,这大概是内地博物馆的常态,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也无人制止。匆匆看完了三层展厅,在四周闲逛,意外闯进了旁边几个无人问津的展馆。

常书鸿是当时敦煌研究院前身敦煌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自法国留学回国后,在那个充满动乱与不确定性的时代里,面对恶劣的西北环境与生活条件,从无开始了他那致力于敦煌艺术保护与研究的一生,被誉为“敦煌守护神”。没想到常是杭州人,逝后将自己生前画作捐献给了自己的故土。常书鸿美术馆展出的是他生前的画作与使用过的一些器具,大都关于莫高窟。







常书鸿先生曾说 “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轮回转世。但如果真的有来世,我还将是常书鸿,还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 光辉灿烂的敦煌艺术。”
我敬佩并感动于常书鸿先生为莫高窟付出的努力与心血。我也时常问自己,我能像他这般为自己热爱并信仰着的东西放弃更好的生活吗?我不敢说是。
那段时间心心念念想去敦煌,没想到在千里之外的江南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时常觉得很奇妙,当你满心念着某一样事物时,你会不自觉发现周围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东西。

另一间漆器馆也是看到别的游记推荐的,大都来自香港商人曹其镛夫妇的捐赠。无人问津,于是我第一次体验了一个人的展馆。

“顶部以缠枝忍冬纹为底纹,绘有双凤纹三团,函身以菊花为底纹饰飞鸟纹八团,须弥座以绣球纹为底画神兽纹。此函描金的做法与一般器物不同,是以金粉调胶,直接用笔画在漆面上,因而所绘花纹形象饱满,栩栩如生。”
忍冬纹是一种常运用于佛教中的纹饰,东汉末年随佛教文化传入,于南北朝盛行。忍冬即金银花,因它凌冬不调,故而又称“忍冬”,据说也是因此用以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须弥座”也称金刚座,一种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的台基,原为佛像的底座,一般以砖石砌成,四面常饰以纹饰。南北朝后广为建筑所用(摘自现代汉语大词典)。须弥即指须弥山,须弥为梵文Sumeru的音译,意译为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摘自现代汉语大词典)

其实我曾一度欣赏不来漆器之美,即使看过许多展品,也知道其工艺之繁琐,但始终觉得不如那些在灯光下折射出温润光泽带有丝丝冷感的瓷器。直到读《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写道“漆器之美,只有在这朦胧的微光里才能发挥到极致...烛火摇曳,灯影里的饭盘、饭碗,一眼瞅去,蓦然发现这些涂漆的餐具变得幽深、厚重起来,具有先前无可比拟的魅力...一提到漆器,就觉得俗气,缺少雅味。这种感觉也许是采光和照明设备所带来的‘明朗感’引起的...没有‘黯淡’作为条件,就无法体会漆器之美”,我这才恍然想起,我们的先人是没有我们现在这般明亮的照明条件的,或许漆器之美只能于阴翳里展现吧。


一旁是文澜阁。“文澜阁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 江南 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 江南 庭院建筑,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物,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共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
中午前往灵隐寺与朋友汇合。


灵隐景区确实是很美的,但许是身为南方人,从小多见相似的景致,所以倒也不觉得十分惊艳。





照理说是不应该拍摄佛像的,但是灵隐寺好像没有过多的禁忌。无意冒犯...

寺庙总是给人庄严与平和感,闻着香火气心不自觉就沉静了下来。与同行朋友聊到了日本寺庙,立刻在旅行清单中记下。


学姐推荐了两家杭帮菜,其实同属于一家。外婆家的口味较第二乐章清淡,个人偏爱外婆家。两家餐厅都很实惠,且是连锁店,除了西湖店,应该都不太需要等位。(作为外地人我们是真爱外婆家。两个香港同学返程的时候到了机场还念念不忘地问机场有没有外婆家)

我常常在想,一个人对一处地方的喜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该地的经历,同行的朋友,与遇到过的人。在杭州度过的这段不算太长的日子里,与一班原本不太熟悉的队友谈天说地,嘻嘻哈哈,共同出游;认识了一群活泼可爱,个性十足的小朋友;第一次打卡网红一点点;第一次尝试杭帮菜;第一次策划课程,站上讲台讲课;第一次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原本以为会吃不惯江浙菜,出乎意料地还合口味的。从来没有骑单车上过路的我喜欢在杭州骑车到处逛,遇上的车辆通常也会主动让行。在潮湿闷热的香港待久了去到杭州觉得分外清爽,特别是一场大雨过后天气变得颇为凉爽。杭州有一家我颇有好感的公司,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有能力,或许会搬去杭州工作吧。
以上。
记2017年夏天的一趟旅程
(我的拍照水平怎么这么渣w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