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亚特兰蒂斯,雕刻演绎婆罗门神话,败落千年后,无有荒凉

">#
不曾感到荒凉,这些矗立千年的寺庙似乎建成之初就是如此,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少了人的照料,才让热带雨林有了可乘之机,让白绿的菌斑侵犯了石块,直到辉煌的吴哥王朝成为一片充斥着野蛮生机的乐园。

走一遭大小吴哥窟的寺庙群,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打卡拍照,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审美疲劳。能够静下心来,慢慢踱步欣赏石头上雕刻的故事,就要有趣得多。

2">#2
林立的庙宇里总能遇见很多神秘的生物。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蛇王——那伽(Naga)。为了求得“不死甘露”,那伽曾被天神和阿修罗作为搅拌乳海的工具。天神持蛇头,阿修罗持蛇龙,互相拉扯一千年之久,才制造出“不死甘露”。


为了抢夺这份神药,阿修罗和天神发生大战。最终,天神赢得胜利,饮下“不死甘露”,恢复永生。而战败的阿修罗则容身于地狱。

这是印度教中的神话「搅拌乳海」。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印度教寺庙,无论是在大吴哥的城门口,还是在小吴哥的回廊上,都表现了这场神魔之争的风波。

除了那伽蛇王,在众多的寺庙里,还有一群仙女Apsaras随处飞舞。相传这些仙女也是诞生于搅拌乳海的过程中。在吴哥窟的墙壁上就雕刻着3000多个形态各异的Apsaras,据考究她们有着37种不同的发型。


在通往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宝塔的第二层回廊上,Apsaras的脸和胸部被磨得锃光发亮。那是因为这些仙女充当着送子观音的角色,只要摸一下她们的乳房,就能求得孩子。小孩摸一下她们的脸,也将变得聪明伶俐。


3">#3
但提及雕刻和婆罗门的神话故事,女王宫(Banteay Srei)的鬼斧神工,就算吴哥窟站在它身边也要黯然失色。

音译过来,女王宫也叫班蒂斯蕾,建于公元967年。这里也是吴哥古迹里最接近印度风格的寺庙,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

很难相信这些精细的雕刻竟能呈现在坚硬无比的朱砂岩上。上面很大一部分的故事场景来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十头魔王罗婆那伸出20只手臂企图震撼湿婆所住的凯拉萨山,却被湿婆用脚尖轻轻一压,恢复平静;

毗湿奴化身狮头人身的那罗辛哈从门框处,用爪子撕烂魔王希兰亚卡希普的胸膛;

猴国国王婆梨和弟弟苏羯哩婆彼此纷争,罗摩情急之下用箭射死哥哥婆梨……


4">#4
因为这些繁复的雕花,在班蒂斯蕾能够最大限度感受到遥远过去人情的味道。而在塔普伦寺和宝剑寺,体会到更多得是繁华之后的宁静。

因为几颗种子的因缘,经历千年的生长,如今的塔普伦寺被称为蛇树的卡波克树所盘踞。


这种树像一条巨蟒攀附在断壁颓垣之上,让人叹为观止。虽然吴哥王国沉沦了,但自然力量的介入,却让此处充满别样的生机。


关于宝剑寺,或许修复不善,内部塌倒的石块纷纷乱乱。聪明的加亚华尔曼七世设计的层层门框,越往供奉他父亲的中央处走越变得低矮。如此,人们不得不低头进入。这种“强迫式”的低头,正是加亚华尔曼七世的聪明之处——无论是谁进入宝剑寺,都必须低头表达对他父亲的敬意。


逛得累了,挑一处坍塌的石柱坐着,突然想起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对白流苏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如果把倾城之恋这段话拍成画面,宝剑寺就非常适合作为背景,来映照这对痴男怨女。


逛完吴哥窟,或许是出于热带浓郁的风情,或许是生动演绎的壁画,就算破败的爱情沦落至此,大概也会被原谅。这座被遗弃了百年的“亚特兰蒂斯”,便不让人觉得荒凉和颓败。那些矗立的寺庙似乎建成之初就是如此,只是破了点,旧了点,最后慢慢沉入这片绿色的海洋……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