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最精彩的公路喜剧电影
查看话题 >我最喜欢的公路喜剧电影以及不太喜欢的公路电影还有我看过的所有公路电影
此文是基于我1300+观影量总结提炼而来的私人影单,旨在和其他豆友交流互相学习。可以不看,欢迎留言,那些不看又瞎说的别怪我删你回复
公路电影到底啥意思,我也不清楚,百度百科上说“公路电影(roadmovie),主要是以路途反映人生的一类电影。”我这个没有慧根的如果理解的不对请指摘,写的不全的欢迎补充。
一下排列按喜欢程度递减。
最爱的公路片,最爱的青春片!!!没有之一……最不靠谱的组合上最不靠谱的路,但是却成了最美好最酷的夏天。
《契克》的公路之旅状况百出却欢乐,狼狈不堪却成长。
双男主角结构,“男主角”是班里的“壁花少年”喜欢的女生过生日,请了全班同学,就是没有请他。更糟心的是,回家他还要面对一个酗酒成性不得不去治疗的妈妈和一个对家里对自己不闻不问的,马上要和年纪轻轻的小情人出去度假消夏的爸爸。这些糟心的生活因为一个叫契克的男生转到班上发生了改变。契克是亚裔血统,不用了解更多,一眼能看出他和“男主角”一样实班级中的另类。只是和“男主角”不同的是,契克高大强壮,充满攻击性。他对自己在班级中被孤立被排挤的现状表示不屑一顾。这种自带X翻一切的霸气瞬间虏获了“男主角”的心,那个班级中的小可怜不希望遇到一个带你装B带你飞的老大。
其实在路上契克一点一点的展示出了他的孩子属性,他远没有像他外表看起来的那样靠得住,越来越多的状况,越来越多的掉链子。但是不高明又如何,不完美又如何。青春和人生不就是这样诸多的不高明,诸多的不完美构成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旅行结束后“男主角”回到了家中,事情似乎完全没有变化,他还要承担一切闯祸的后果,但是他却多出了勇气!他敢于面对那个毫无温情的爸爸,他不再因为班里同学的态度患得患失,他成长出更加强大的人格面对这些不如意!因为他和契克有过一次最酷最美好的公路旅行!
好的人物塑造不在于他一出场就多么的英明神武,而是他有所成长。《契克》有所有青春片的感动,却没有大多数青春片的侨情。不要抱怨诗与远方的成本,偷一辆车就上路呗!然后别忘了回头对X蛋的生活大妈一声“去你丫的!”
和《契克》一样,电影名中的名字,并不是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第一感觉的主角。
电影表面上,是一个大叔带着一个小男孩踏上寻找妈妈的旅程。但是事实上,电影中更深层次找寻,其实恰恰是大叔菊次郎对母亲的找寻。我们有理由相信,小男孩正男的今天,其实就是大叔菊次郎的昨天,他们同命相怜,都是有一个抛弃过孩子的妈妈。而大叔菊次郎在这个夏天所做的一切,正是他曾向往的一切。如果当年,儿时的他也能遇到一个人这样温柔的对待刚刚“失去”妈妈的自己该多好。而电影的后来,菊次郎也在帮助正男的过程中得到了救赎,放下了心结,坦然面对那个曾背叛过自己的妈妈!
和《契克》相比,《菊次郎的夏天》表达的情感更深沉一些,但是却没有《契克》拍的明快。120多分钟的电影,与其说是章回体,更不如说是——如果你熟悉日本漫画,你会发现它的分镜特别像四格。这种剪辑方式不可避免的会让你产生一种夏日午后一般昏昏欲睡的慢节奏。
如果你喜欢《飞屋环游记》我想你也会喜欢《追捕野蛮人》。因为和《飞屋环游记》一样,电影的主线都是一个小胖小和一个老顽固匪夷所思的冒险,但是这个更幽默好玩。
一个顽劣不堪的问题小孩,辗转各个寄宿家庭,终于找到一个愿意全盘接受他并个他温暖的家庭,然而好景不长,这位温柔善良的阿姨却罹患心脏病离世,和这个孩子一样无所适从的是这个家庭的男主人,一个古怪的老头子,多年来,他的妻子充当的是他和世界的减震器和润滑剂,带有社恐的他在没有妻子的陪伴下,几乎无法和其他人类生活。预示着一老一小“决定”在福利机构讲小男孩送到下一个寄养家庭前逃亡到澳大利亚的森林中……两个不完整的灵魂在成为“野蛮人”的生活中彼此治愈者,他们再一次找到了家人的温暖和生活的重心。
电影采用章回体叙事,镜头和配乐很赞,小胖小各种影迷和文艺小青年属性,各种中二。反派带有明显的脸谱化符号化并没有为电影减分,反而这样产生的荒诞感更加挺令人印象深刻。
《内布拉斯加》被我收录在关于死亡和衰老的电影总结及个人10佳中的第一位。我真的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关于衰老的主题总会为电影增添出一份厚重的力量,而《内布拉斯加》还是同类电影中的翘楚。
我们常说人生是一种轮回,当父母老了他们就成了孩子。《内布拉斯加》正是巧妙的利用了这个概念——一个罹患失智症的老人相信自己活得了超级大奖,坚持要去千里之外的城市领奖。在家人屡劝未果之后,他的小儿子带着一种较劲的态度决定开车送爸爸去“领奖”。
本来他是不情愿的,带爸爸去更多出于无奈的迁就。但是事情的转变出现在他们顺路来到爸爸曾经生活的地方,当乡里乡亲得知爸爸是去另他的“大奖”时,一时间所谓的“债主”竞相出现。儿子也因此重又认识了一次自己的父亲。他们的旅行因此变得生动而有趣,爸爸不再是一个负担,而更像是一个单纯,善良,需要被保护孩子。

生命从个人角度讲是一个轮回,我们由生到死,经历“弱小-强大-弱小”的转变。但是对于他人来说,我们生命的后半段往往被忽视,尤其是亲子之前,这种忽视就更显得残忍。如果你还记得在小时候,当我们对一些事产生傻傻的执念时,父母是怎么耐心的引导我们的。那么也请在他们年迈时,保留更多的宽容。
我是特别喜欢和一般喜欢的分割线
这个太经典有名了,不多说了。当我们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是最亲密间的。
还有节目审核真的是非常重要,社会主义真的具有优越性啊!科科。
非常搞笑的法国喜剧,一对好基友逃亡的故事,经典的组合:高冷的杀手+话痨的蠢货,真的是好搞笑啊!
虽然偶尔能有带点智慧的幽默对话,但是还是当纯搞笑片比较好。看过一些法国的喜剧电影,太低幼直白,但是没法和英国喜剧比,也可能是我看的不够,欢迎推荐。
又是经典的老少配双主角结构的电影。两人都有性格上的问题或者曾经受过创伤,在旅途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最终老的得到救赎,小的获得成长。但是和《菊次郎的夏天》以及《追逐野蛮人》比,《蝴蝶》显得有点平常,况且翻译还是错的,法文直译应该是“蛾”,可能译者觉得蛾没有蝴蝶美好吧?
看的版本不好,所以非常影响观感。记忆中这是一部非常勇敢又浪漫的电影。
三个变装皇后在沙漠中妖艳的绽放令我印象深刻,关于LGBT这方面的事社会认同难于自身认同,自己想的再通乐观的希望往往会被来自全世界的恶意伤害的一点也不剩。社会认同难于家人的认同,在取得家人的认同中,取得父母的认同往往比取得子女的认同更难。
所以《沙漠妖姬》真是一部勇敢的电影,而勇敢何尝不是一种浪漫的英雄主义!
有点像阳光小美女,但是总觉得人物的转变有点生硬。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总觉得有点神经质。
科恩兄弟的电影通常我是get不太到的。感觉《逃狱三王》荒诞有余,精彩不足,其中还有一部分是音乐带来的。单看音乐比电影精彩。好在乔治克鲁尼足够帅。
如果说这是重新撰写的奥德赛,那真可谓是最彪的奥德赛。
爱呀,需要难得糊涂的智慧。
我是不是喜剧的公路电影的分割线
太经典了,不说了。
给大家讲个笑话吧,我在学校的放映室看的,没有带纸巾。看到最后已经是煎熬,因为我的鼻涕实在是不知到能往哪里抹了,如果像身边的同学借满脸鼻涕的太丢脸了。所以当电影终于完事了,我一个健步冲到门口老师的办公桌上狂抽纸抽,老师关心的问我,你流鼻血了?
太经典了,也不说了。
通过旅程,寻找生活下去的勇气,个人觉得比《海边的曼彻斯特》好看。
《伴我同行》是一部在铁路上,纯走路的公路电影。看的时间有点久(其实就一年多)所以剧情有点忘了,但是那种感动我还记得。
四个小孩各有各的家庭问题,各有各的心事,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有些朋友你和他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期,但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联系,或许等到老了的那一天,也会像男主角一样在打字机前那般惆怅,回忆起童年,伙伴……
《西部慢调》同时也被我收录在我的私人影史10佳(轻电影篇)中,我非常喜欢的电影。
这英国人拍西部片就是不一样,“慢调”太适合这个电影了,悠扬缓慢从容不迫,有味道。
太经典了,不说了。
太经典了,不说了。(不要打我)
大叔+小萝莉的电影一抓一大把,但是大妈+小正太的电影我除了《中央车站》几乎举不出第二个例子。看《中央车站》的时候我还是用一种肤浅的态度去看的,说白了是想着《这个手刹不太灵》在看《中央车站》,所以……回头我还是再看一遍吧!
喜欢的演员,喜欢的故事,甚至是从短片到长片添加的角色和内容,都是非常棒的——两对父女,一个是为了女儿能好好的活下来,拼尽全力,不惜把自己变成永动机,一个是明明知道爸爸的灵魂已经迷失,还坚决的守护他的“安全”的女儿。我喜欢这种对比老少配+黑白配。甚至是导演都是一个人,但是为什么觉得这个电影让人失望呢?我想是节奏感太差!短片和长篇电影毕竟不同,短片中的紧迫气氛还是很好的,但是到了长篇中,明明只有那么几小时的时间,观感上总觉得不紧不慢的,节奏毁了整个电影,可惜了。
不太喜欢,看的时候不太走心,真的有点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