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3遍《心花怒放》,心中终于释了怀
又回忆了三遍《心花怒放》,心中感触良久,可能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才会有很深感受。

我给这个电影 4.5 星。其中 0.5 颗星给黄渤,绝对的演技派,机场打电话的长镜头中的两行泪水,懂的男人都懂。0.5 颗星给片尾曲《轻轻的放下》,真的很好听。

说到全篇主旨,抱歉,我实在无法苟同「文艺婊甚至不如一夜情」的表达。
在男主女主两条线交汇之前,我们认为耿浩的前妻表现得象个「婊」。而康小雨则是一个文艺女,一个苦苦寻求爱情未果,但仍然相当有坚守的文艺女。即便面对笑面黑心老板,也是针锋相对,完全没被占到便宜。我们对康小雨的印象之好,甚至满怀期待耿浩在遇见康小雨之后能够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所以在观众得知「真相」之后,会产生很大的心里落差。为什么一个正面的文艺女形象,突然成了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抛弃耿浩的前妻?是康小雨一下沦为「婊子」,还是那个前妻其实并非那么可恨?从影片的「先放出结果,再展现过程」手法来看,我认为导演是在将我们的思考方向引向后者。我们能不问前因后果,就把先离开的那个人,认定为婊子么?

黄渤在影片中扮演的,是他一贯擅长的小人物形象。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耿浩曾经有过理想,也为了过日子而低头。面对失恋、离婚,他也和普通人一样,会痛苦、会手足无措、会逞强,会恨小三,会把原因归结为自己没钱,想去锤人但最终被借了个火。

电影里的旅途,黄渤遇到了四个女人,而这四个女人也是耿浩的爱情世界。
第一个女人是关于自省。一开始阿凡达女对耿浩彬彬有礼,后来耿浩处处出言不逊语带讽刺,阿凡达女直接离桌而去。女人的离开,首要的原因未必是她不爱了,而是自己变得不那么可爱了。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挫样,如果自己是女人想必也不会多看一眼。

第二个女人是关于第三者。第三者真的可恨吗?误打误撞地成了别人的小三的耿浩,大概也意识到,那个差点被自己一锤子敲脑袋上的小三,可能也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要寻找真爱的人。而女人的逻辑就跟杀马特女的逻辑一样简单直接:「谁为我打耳洞,我就跟谁好」。

第三个女人是关于爱情的唯一性。其实没有谁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在特定的条件和场景下,谁都有可能喜欢了另一个人,康小雨是,耿浩也是。

第四个女人是关于金钱。这是非常搞笑的一幕:耿浩赌气似的把一团又一团的钱扔在桌上,让那个女人说「我爱你」。两张不够?四张够了吗? 老子给你一叠! 你们女人不就是看钱么!只要钱够多,难道还买不来爱情么?! 东北女郎的本色告诉我们,钱,真的不是原因。至少纯粹的钱,是买不来真心的。

那么,到底原因在哪呢?
看看在婚礼上小雨和耿浩的对话:
“听说你又开始写歌了?”
“是啊,又捡起来了”
“早知道要检起来,当初又何必放弃呢”
“这不是,要过日子嘛”
“可是过日子,也不仅仅是过日子啊”
——康小雨离开耿浩的原因,是因为耿浩丢失了自己的理想。文艺女青年爱的是歌手耿浩,而不是二手音响店老板耿浩。
如果说,理想、女人和过日子、卖二手音响是对立的,那两者该如何选择? 可以看到耿浩其实是非常委屈的,他陷入的是一种「我抬起砖就没办法抱你,放下砖就没办法养你」的境地。
“过日子,也不仅仅是过日子”,康小雨这句话,大概也是导演给的答案。耿浩和小雨之前的相识、郝义和东东的相恋,都是因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开始。日子是要过,但不能过得只剩柴米油盐。我们可以为了生活而苟且,但心中不能没有诗歌和远方。
道理是说到这了,可是情感上怎么放下呢?相遇那一天,一个落魄歌手遇上知音歌迷,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开始,仿佛就在昨天。
让我们把耿浩的那段话放开音量吧:“就像这个iPad,这一面,对着太阳,它就是阳光的,是我人生的一部分。而背面,它没有阳光,它在阴影里,就像我失败的婚姻,可它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啊!我失败的婚姻,我的前妻,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是的,人生的一部分,就像人的影子一样,它一直都在那里。不是继续深爱,也不是把曾经的爱扔到臭水沟里。而是祝福。是在需要的时候,我依然为你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