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金庸先生
查看话题 >江湖路远,中年不敢读金庸
当你面对江湖的肆意,你会清醒地知道终究躲不过当下的生活了。
朋友圈刷屏金庸的同时,其实你是在纪念自己逝去的青春!

中年不再敢读金庸了,年少意气、快意恩仇都离自己太远,当你面对江湖的肆意,你会清醒地知道终究躲不过当下的生活了。
“江畔一排数十株的乌桕树,叶子似火般烧红。村前村后的野草开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更显萧瑟……
这是《射雕英雄传》的开头,到了中年后,不知怎地, 只要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莫名就能想到临安,想到牛家村,想到踏雪而歌的郭啸天和杨铁心……
那时的他们,也正刚刚踏上中年的时候吧。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生活和现在是一样的。二人耕种打猎为生,为了猎物可以守候一两个时辰,家有怀孕的妻子要养,时不时出现的金兵骚扰让收入来源成了问题,这边房子要修修补补,那边兄弟要喝点小酒,时时处处都要用钱,损了的破犁东村张木儿加一斤半铁打一打也是需用钱的……
苦苦挣扎在生活路上的南宋农民,一边是战乱频仍,一边却还想着幸福的生活。家庭的经济重担压着,虽然心中却仍有不灭的英雄梦想,面对纷乱世事的无力注定不能任性,江湖只能是越来越远的梦。郭杨二人哪怕只是小小一次越线,最终却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和全真教道长丘处机伏击了一次金兵,才导致包惜弱误救了金国的王子,而这是整部《射雕英雄传》开始的暗线。
惨痛的教训在告诉你:中年人啊,你哪能肆意仗剑走天涯?
如今,那些看金庸武侠的人,渐渐零落他方。江湖成了职场,在看不见的刀枪剑戟中,我们成了中年妇女、妇男,顶着凸起的肚腩或渐秃的头发,在城市的丛林里奔走游荡。
武侠我们渐渐不敢再看,那里的肆意畅快对照现实的残酷,会让你自惭形秽。因为,现实里我们卑微、苟且,无法快意恩仇,无法相逢一笑。而成人的武侠是为了躲藏失意的,但最终它却映照了生活。
在我们十几岁的时候,最向往的地方叫江湖;到了二十来岁的时候,我以为三十岁很远;到了三十,岁月就像一匹飞奔的野马,完全失去了控制。
做不成自己的萧峰

天下第一帮丐帮帮主的乔峰在金庸武侠小说里这样出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但,杏子林事变之后,让他被世界遗弃。他要追寻自己的身世和真相,以求被江湖重新被接纳和认可。亲手打死阿朱,失去了爱情。被命运推着往前走的他,是沉重的无奈。
曾经有人问过我说这世界如一定要嫁选择的人是谁?我曾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萧峰!但是,到了中年的我,这话却再也说不出了。因为,现实。当然,也因为懂得。爱国甚于爱家的男子,你注定是会被舍弃的那个!但他何尝是舍弃你他同时舍弃的还有自己!
萧峰的悲剧更在于,他背负了太多的所谓国仇家恨,却唯独做不成自己。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

“北乔峰,南慕容”众人口中的慕容复如同神一般的存在,金庸对他的渲染做得很好,“ 但见那人二十七八岁年纪,身穿淡黄轻衫,腰悬长剑,飘然而来,面目俊美,潇洒闲雅”,人道是江湖豪侠客,长得却是个翩翩佳公子,男主段誉在其比照下,如同个丑小鸭。
与乔峰交手之前,慕容复从未真正正面失败过。慕容,并非浪得虚名。但只是这一战之后,慕容复败了……这之后,慕容复每临大事都抱着满怀信心而去,只可惜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慕容家先人的祖训是“若是为了兴复大业,父兄可弑,子弟可杀,至亲好友更可割舍,至于男女情爱,越加不必放在心上。”背负复国梦的他,活到近三十岁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也不曾真心爱过一个人,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做了,兢兢业业从未懈怠,但复国梦还是破灭了。
人到了近中年之时,在成功学赶着向前走的形态下,难免恐慌,不是你的努力没有回报,而是要仔细看清楚努力的方向,用的方法。
永远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喜欢金庸?其实很简单:因为江湖里有人生啊!“金庸的书,常常怜世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去看,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人到中年,却道:天凉好个秋!并且,不敢再看金庸!因为金先生不单给了你江湖中最肆意的畅快却也告诉了你中年的失意和无奈。
电影《怦然心动》里说,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可真相不过是,那些住高楼、光万丈的人,只是将一身锈,妥帖地藏好了。这恰好说出了人到中年的形态,因而很有触动感。
中年的幻灭迷惘

就让我们从武侠回到现实吧!让我们看看美国著名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1932-1963),她擅长以自白派中极为坦白的创作方式来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些日常生活的琐碎和不起眼,都可以出现在她的诗歌中,用来表示悲观绝望和混乱脱节。
那年的冬天是英国150年来最坏的天气。火车冻在铁轨上,丢弃的卡车冻在公路上,水管结着厚冰……
当时的她离婚不久,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异常艰难,有的时候,会让她有穷途末路的错觉,却又求助无门。1963年当年的2月11日,她给孩子在房间放下食物后,回到厨房用毛巾堵住门窗,打开了煤气罐的阀门……
那年,她31岁。
人到中年,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要依靠自己的人,但非黑即白的极端与理想,女性渴望写作的激情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让深陷困苦的她,最终将对生存的怀疑化成了极端。她才会选择用“离去”来解脱。
中年是一道坎啊,所以才会有那篇看哭了一堆人的《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容易》的文章。有一些迈不过坎的人,选择了放弃。累了、倦了、失望了、伤心了,已经全部倒塌的精神世界才是最极寒的所在。
中国古人常言三十而立,这个阶段是人生走向的分水岭,也是产生自信还是自卑的节点。大多数国人,在这个时间定下了人生大事:事业已定,结婚生子。但也还有可能是,你事业无着,前途渺茫,仍旧单身……
90、00后一批批追赶了上来,你的地位岌岌可危,世界并不因你年长而对你有所厚待,反而会有所苛责。那么,我们又当如何生活?
智慧的人懂得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金庸的智慧

给我们写出成人童话的金庸用他的人生这样告诉我们,在他94年的人生中,办报纸、写小说,政治到商业到文学,活得无比成功也无比精彩。
金庸与人合资创办的《明报》已有59年历史,如今是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1991年3月份,企业在港交所上市,该年盈利额接近1亿港币,当时持有60%股份的金庸也在“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中位列第64位。
金庸作品经过多次修订再版,一直是影视、游戏等改编的热门IP。作为国民文化记忆中经典的符号,金庸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华人作家之一。
那么,在我们哀叹中年危机时,他交出的答卷是完美的。1959年,他35岁。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明报》。创办《明报》前期,报社一直处在亏空状态。但由于金庸选择在《明报》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使得这份报纸逐渐拥有了稳定受众。
到了1962年7月,《明报》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平均日销量是5万。
优秀的小说作品,给金庸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粉丝和财富。香港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曾说,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48岁那年,在正值人生和写作的巅峰期,他却逆流而行,突然宣布封笔。他表示他的小说写的是人性,每一个人物都没有重复,但再写下去,难免会重复,所以选择封笔,转而对之前的作品进行修改订。

之前的15部作品难免会有漏洞和不如意的地方,选择去完善才是对作品的升值。而你看似他随性而为的背后,都源自于实现个人升值的目标。而这,才会是你记住他的理由。
相对来说,金大侠是成功的。他的顺,似乎太顺理成章了一些。那么,我们再来说一个,这个人就是乔布斯。
乔布斯的价值

对,就是他。苹果的创始人!就是这样的成功者,你可曾会想到,他的三十多岁也曾有过那样的至暗时刻。
多年后的乔布斯,在演讲中曾告诉听众,他那段异常艰难的时光:“而立之年,我生命的全部支柱离自己远去,这足以是毁灭性的打击。”
1985年5月28日,35岁的乔布斯,在这一天被苹果公司董事解职。
苹果市场部主管迈克·默里赶到乔布斯家,面对独自躺在地板的垫子上乔布斯。他紧紧抱住这位老朋友,两人放声大哭。
尽管乔布斯独断专行、态度强硬,但被迫离开最心爱的苹果公司,仍然无法用平常心对待。
离开苹果后乔布斯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另起炉灶,创立了NeXT电脑公司。虽然NeXT在硬件设计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其软件却在计算机行业当中一鸣惊人,最终驱使苹果在1997年收购了NeXT,并且请回了乔布斯。
不管是一帆风顺的金大侠还是命运多舛的乔布斯,透过他们的成功,看他们人生的中年时光,不难发现其共性。“实现自我升值”是他们的共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挖一口井。
相反的是,我们中很多人是用“挑水”的心态在过日子,你选择“挑水“时,力气和水源都不可控,年纪大了,挑水体力不支;井被填了,水源没了。一辈子都在挑水和担心水源中度过,却不懂得一方面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来保证水源,另一方面借助于外力来节省力气。
美国社会学家统计过,现今的世界超级富豪在中年通常都会有2-3个固定收入来源,才能让生活保持住安全和平衡。
金庸写小说办报纸,文学商业相互间平衡,就是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个人升值的目标;乔布斯被迫离开苹果,创办自己的事业,并让自身优点最大化(实现个人升值),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他成功返回苹果。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摧毁中年人的难度,取决于你的自我价值的提升,以及你的耐心!
把自己变成不可替代
用自己的特长和喜好,修炼成一种职业上专属和别有吸引力的能力,从而提升竞争力,变成不可替代;
原始积累的利用
把原先的知识、人脉或财富积累利用,形成强有力的资源能力场,进行综合能力扩大;
不服输的心态
要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心态,如同赛场打不死的对手一样。如果金大侠不是那么一股不肯服输的心态,就没有今天的传奇了……

中年,不敢读金庸,其实是对生存法则默认。苟且和妥协只能让自己退步和惊恐,追兵已然追来,为什么不加快自己的脚步,紧紧跟上?因为人生的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