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萌文化进中学,制作校园戏剧《鲁镇上的童年》
2018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剧萌文化制作的海淀区戏剧项目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话剧《鲁镇上的童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公演。这次演出是语文与戏剧学科融合的实践。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艺术普及委员会主任崔宁,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艺术普及委员会副主任、艺术总监乔谦,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田蕤等有关专家、戏剧教师观看了演出。

《鲁镇上的童年》由剧萌文化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初一语文组联合制作。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实现了大学和中学联手做戏剧教育实践研究,实现了学制内戏剧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和一惯性,这对校园戏剧课程和戏剧创作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鲁迅是现代乡土童年书写的开创者。童年成为鲁迅作品的结构和立意的支撑,

该剧以初一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朝花夕拾》为蓝本,选取其中故事性、动作性、冲突性较强的篇目加以改编。主要再现鲁迅拾回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朝花"。

语文学习如何让学生接近鲁迅并对鲁迅产生亲切感和学习的兴趣、初步带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形象会影响到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甚至一生对鲁迅的理解。

剧萌文化导演王建华:“大学戏剧文化把戏剧教育带进课堂,不仅可以有效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年龄上的接近,彼此观照,教学相长。让‘躺着的平面的’语文变成‘站立的立体的’终身学习的语文。”

(排练现场图片)

实现学生“我的舞台我做主”的“全责式”创作,从舞美设计到宣传海报,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同时,还能够以互动的戏剧形式创造一个安全的、具有吸引力的、鼓励大家讨论的语文学习空间。


海淀区戏剧专家顾问团对本次演出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这是语文学科与戏剧融合实验的一次完美实践。剧萌文化将大学生青少年剧场教育和语文课外阅读无缝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不仅极大程度上再现了课文描述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大学与基础教育戏剧实践的联结,以期实现艺术教育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