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猴面包树读书会,欢迎你的加入
2012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心理学的读书会,每周一次,一直待到2014年末这个读书会没了。
2015年初读到张维迎《理念的力量》,关于市场经济的,觉得写的太好了,但同时脑子里有另一个声音在提醒我自己,往往我对某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如果别人逻辑自洽讲的特别有道理,我很容易被洗脑。所以我非常需要有人跟我一起讨论,说点我不知道的事情,给我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把我拍拍醒。这样我就决定豆瓣发个帖,自己召集个读书会,当时心里想的是,只要有一个人来参加,我就把这个读书会办起来。后来还真的有一个人跟我联系了,于是我又硬拉了一个朋友,从3个人开始,办起了读书会,取名为猴面包树。这是2015年3月。
猴面包树的名字来源我读过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小女孩,有一天她在家里看书,看到书里介绍了一种猴面包树,是一种树干非常庞大但树冠很小的树,她见了说,哟,这种树可真奇怪,如果我住的地方有,我一定早就注意到了。可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它,它一定不是生活在我这周围。可是第二天她出门的时候,就在转角的邻居院子里看到了一棵猴面包树,她想,这可真奇怪,我以前怎么就没注意到呢。到了周一,她在去学校的路上也发现了一棵猴面包树。在这之后,她才发现,原来她周围有好多好多的猴面包树。
我当时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就选用了【猴面包树】做了我们读书会的名字。
关于这个猴面包树的故事真的也和我们的读书会发生了共时性现象。当时我没有合适的读书会场地,就选了莫愁东路红跑车面包房,因为当时住在附近,偶尔过去买面包,发现场地非常好,装修非常文艺。是老的红砖工厂厂房,因为层高高,里面做了挑高的2楼,一楼是吧台面包架,二楼是座位区,在一楼二楼之间还夹了个小阁楼,差不多刚好做8个人的一个空间,是独立的。最好的是,因为吧台缩在里面,工作人员也不管其他区域的事,所以我们不买东西直接上楼坐着也没人管。我当时看到这个文艺风的面包房时,一直以为这是一家独立的面包房,就跟先锋书店一样的,因为南京再没有其他面包房是这样的,有那么大的公共空间。就以为可能老板比较有情怀,营造了这么个空间,因为这个地段实在也不是人流量特别高的地方。于是我们读书会,就这样每次免费的独享了小阁楼。
虽然我比较抠门,免费用了人家的地方做读书会,几次之后心里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就办了张卡,办了卡后,才蓦然发现这居然是个连锁的店,在南京有至少数十家店,有家店就在新街口大众书局旁边,我就非常之疑惑,我从来没看到过啊。而且不仅南京,徐州还有,其中还有一个是徐州高铁店。那段时间我还恰好常常出差去徐州,我常常晚上赶回南京来不及吃晚饭,就在高铁站买个面包,但我从来没有注意过面包店名字,我办了卡后,再次去徐州时,特意去看了眼候车室里那家面包店,居然真的是红跑车,并且卡也是能用的。再之后,我又在南京的许多地方发现了这家面包房,有些地方还真的是我常常路过,但之前真没注意到的。真是很神奇的猴面包树效应。
在最开始的时候,常常3个人都凑不齐,开两周,停一周这样,但渐渐居然人也多了起来,最多的时候常常读书会有10来个人。不知不觉就过了两三年,我们居然也读了十几本书。我们读书是这样的,例如一本书有10个章节,我们每周读一章,每周一晚上来大家一起讨论。如此一本书,我们常常读上两三个月。最开始选书的时候,也有失手,读到一半会才发现这是什么垃圾,弃之。后来选书的模式,大概就是成员推荐,我们并没有什么固定的主题,所以涉猎的范围也是哪哪都有。这些年读过的书目有:
【猴面包树读书会】阅读书目记录 2015年3月 张维迎《理念的力量》 【推荐】 2015年4月 詹姆斯《宗教经验种种》【推荐】 2015年7月 克里斯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不推荐】 2015年9月 阿比吉特•班纳吉《贫穷的本质》【不推荐,标题党,无内容】 2015年11月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推荐】 2016年1月 齐白石《齐白石自述》【推荐】 2016年3月 约翰·S. 戈登 《伟大的博弈》【推荐】 2016年6月 温铁军《八次危机》【强烈推荐】 2016年9月 陈利国《中医基础理论》【推荐】 2017年3月\[法\] 鲁尔·瓦纳格姆 《日常生活的革命》【推荐,虽然语言有些拗口艰涩,但读进去让人兴奋】 2017年8月 《独库1104期》【可看】 2017年10月 《神游》 2017年12月 《荣氏百年》 【推荐】 2017年12月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可看】 2018年3月 [美]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推荐】 2018年5月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极力推荐】
在这两三年里,也因着读书和书的作者建立了一些联系。比如读《心理学与梦》时,和作者邮件有了往来,后来还邀请庞思奋教授来了两次南京,分别在2016年6月和2018年6月办了次小讲座,第二次的时候连书的译者翟鹏霄老师也特意过来。读《八次危机》时,也和作者温铁军教授有了联系,在2018年3月的时候有了一次小的见面会。这几次都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作者本人恰好到南京周边有事,顺路到访我们读书会。我们都觉得非常开心,这实在是非常美妙的一种联系。非常感谢作者和译者给我们的如此美妙的礼物。



去年夏天后因为地点的变换,也因为我个人回乡下工作不方便照应的原因,读书会又渐渐人气散了。今年夏天就连地方都没有了。现在终于辗转又找到了个合适稳定的地方,在南京想找个长期稳定合适又免费的地方开读书会真是不容易。(其实收费的环境好的咖啡馆很多,但主要是我自己穷)我们先后待过,莫愁路的红跑车面包房,秣陵路的二楼南书房,梅园新村的小红梅,现在辗转到了大光路尚书里。相比之前的几个地方,位置略微偏了点,离地铁站也更远点,但好在公交还挺多的。
昨天是我们读书会换到新地方的第二次读书会,我们又回到了曾经的三人时代,所以还是希望读书会能够多一些人气,有各样不同声音的讨论。在读书会办到第一年的时候,我们人也不多,有段时间我们有位老直面读书会的朋友想让我开成半封闭式的读书会,就是只能是朋友介绍的认识的人进来,不完全开放,随便谁都能来。但是我拒绝了。后来他们确实自己去开了个半封闭式的读书会,也一直运转的很好,因为都有一批认识了好多年的老友,直面读书会从2010年就开始了。但我自己和我们后来仅有的一两个新成员不这么看,如果是半封闭的读书会,那么我们永远都没有可能认识彼此。虽然完全开放,有时候会来一些气场不太合的人,但是我信奉自然选择的方式,时间终究会帮我们沉淀下属于我们的朋友。所以,任何时候我们的读书会都依然会保持这种开放性。
再有,我们是个很小的读书会,我们办读书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想读书,想找人聊聊,我们并不想有什么社会影响力,我们仅仅为我们的读书会成员服务,我们只是想我们自己几个人读点书,聊一聊,如此而已。
所以,非常欢迎和我们一样,想读点书,但又有点懒散,坚持不下去,又想有点讨论沟通的朋友加入我们。最近疫情我们开始了线上读书会,欢迎大家参与呢。

猴面包树,欢迎你来。也请帮我转发下啦,多谢。
更多信息,请见我们小站猴面包树
闲来撸猫曼回家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自己解决 (9人喜欢)
- 2025/4/18 关于“不要让我的孩子像我一样” (10人喜欢)
- 我是否有勇气说出更多的真相?记某知名基金会/某知名高校副教授/的一对一督导 (71人喜欢)
- 柯文哲不会被关到病死吧 (12人喜欢)
- 源头or山头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