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首相的奮鬥史
這套書是英國作家邁克爾·道布斯寫的一部關於英國政治的小說,我看了這套書的前兩部分——《紙牌屋》和《玩轉國王》。
主人公名字叫做弗朗西斯·厄克特,小說初期的人物設定是一位英國執政黨的黨鞭長。當時在位執政的首相是亨利·科林格里奇,他有個哥哥叫查理·科林格里奇。厄克特先是向首相提出了替換多數內閣成員的想法,不料被首相斷然拒絕了,於是他產生了要取代這個「軟弱首相」自己當首相的想法。他通過對查理·科林格里奇的陷害和精心安排與報紙巨頭合作實現操控輿論,令全英民眾不再相信在位的首相亨利·科林格里奇。緊接著繼續聯合出版業巨頭蘭德里斯,利用黨鞭長這個職務的特殊權利,清晰瞭解黨派內所有人的醜聞,搞倒了其他的潛在競爭對手,最終如願以償的當選了首相。
根據英聯邦的法律規定,首相又民眾選出後需要得到國王的任命才能正式行使首相的權利。不過厄克特比較特殊,他是從執政黨中補選出的,所以從法律意義上講他是在沒有得到多數民眾支持下當選的首相。這為後來的一系列與國王間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國王是一個勤奮、期望有所作為的君主,不會輕易聽首相的話,這對厄克特的施政產生了不小的阻力。並且因為厄克特是從黨派內部人員中補選出來的首相,不是一個經受全國人民選舉出來的,所以國王對厄克特自然沒有好感。在與國王見面後厄克特就著手期望進行一次正式的選舉,使得自己真正成為「民心所向」的首相。英國的選舉制度是人民普選,所以報紙的輿論號召力和權威調研機構的民意調查就成為了可以左右人民選擇的工具。厄克特面臨的局面是民眾現在沒有徹底相信自己所處的黨派,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人民普選是選出自己覺得好的某個黨派,選完黨派後再根據選票的多少來規定下議院席位,接下來的事是首相的任務了——安排內閣成員,跟選票的關係就不大了。從這個角度講,厄克特現在首要的任務是確保在下次選舉投票的時候民眾依然會選出他所在的黨派執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厄克特接近了一個叫薩利·奎因的美國女人,她是一個權威調研機構的頭。這個女人類似於厄克特的智囊,很多厄克特對付國王的方法都是她教的,並且她還幫助厄克特做民事調研,厄克特給的回報是時不時的「親密接觸」和介紹好的客戶。厄克特每一次見國王就增加一點要忽略國王而施政的決心,恰好國王的妻子——夏洛特王妃和國王最好的哥們兒——米克羅夫,一個和一位演歌劇的意大利男演員不清不楚,一個和一位機組男成員有很「深」的感情,這兩個弱點讓厄克特抓住了並加以利用,然後薩麗小姐根據厄克特的要求給他偽造出了一份領先反對黨10個百分點的民事調研報告。正當厄克特勝券在握會見國王,要求國王解散議會的時候,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初登首相時,在競選過程中一直幫助自己的出版業巨頭蘭德里斯先生因為沒有得到之前所被許諾的東西而和厄克特談崩了,蘭德里斯暗下決心要扳倒這個被自己「推舉」出來的首相,之後他明察暗訪,通過自己的各種渠道打探消息,等的就是在厄克特覺得已經完全勝利的時候給他最為致命的打擊。蘭德里斯先生拍到了厄克特的妻子出軌的證據,而且有厄克特和自己的妻子薩里「深入」討論的照片,在厄克特得知一切的時候徹底慌了...
自己的感悟
道布斯在本部小說中對人物的情緒與語言描寫為人們生動刻畫出了政客的陰險和狡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哪怕是自己喜歡的人也不例外!權利的獲得是需要耍手腕的,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或多或少不為人知的小秘密,這些自己可能忽視的地方往往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在「恰當」的時候給自己帶來致命一擊。厄克特對前首相、蘭德里斯對厄克特無一不是如此。
人的貪婪是無止盡的,每獲得一點權利就會期盼得到更大的權利,這是人之常情。在慾望的驅使下,哪怕是勤懇工作的老實人都會變得狡猾陰險。「早起的鳥兒不僅有蟲吃,還能決定其他鳥吃什麼蟲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當到黨鞭長這個位置說明厄克特本就不是一個老實人,那麼他要是看出自己有繼續上升的通道,那麼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對於厄克特來說「道德,是那些索然無味的人閒來無事的獨白,是沒有成功的可憐蟲們心懷憤懣的復仇,是那些屢戰屢敗的人接受的懲罰,或是那些從未有勇氣嘗試的懦夫尋找的藉口。」
© 本文版权归 Shih-Yao Li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