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观后感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有语言障碍的六岁的巴基斯坦女孩在异国他乡和母亲走散后,遇到一个信仰宗教的印度大叔—柏万(别名“猴神”),在他的收留和帮助下,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回亲生父母的故事。
这部影片的故事很简单,拍摄手法也并不是特别出彩,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它捉住了情感的主线,把它所要诠释的主题,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触动人心。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故事及人物的背景。沙希达是一个“特殊”的小孩,虽然有着和同龄小朋友一样天真可爱的模样,但却因为语言障碍,哪怕到了六岁的年纪,也未曾开口说话。为此,沙希达的母亲带着她去神庙祈祷。在去神庙的途中,母女分散了。沙希达,一个六岁的不会开口说话的女孩便开始流落异国他乡,孤苦伶仃。
但很幸运,流浪期间,她遇到一个虔诚的被称作“猴神”的印度教徒—柏万。柏万是一个信仰宗教的虔诚的教徒,他单纯而善良,勇敢而无畏。第一次见到沙希达时,他收留了她—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孩;在得知沙希达是巴基斯坦人后,他矛盾、挣扎,最终顶住压力接纳沙希达并想方设法帮助她回家;在大使馆碰壁、被旅社的人欺骗后,柏万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踏上亲自护送沙希达回家的道路。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不是不知道,连护照都没有的他这一路上会有多么凶险,也不是不知道,只身带着一个小女孩去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国家找到她父母的机会是多么渺茫,况且目前两国正处于紧张状态。但是,他愿意去尝试,去接受挑战。他遵循了本心,于是,他变成了一个英勇无敌的人。
老实说,前半段的剧情并没有太多看点,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与后半部分的高潮形成反差,扣人心弦。
影片的后半段讲述的是柏万陪同沙希达踏上寻家道路所经历的种种。在越过边境时,作为一名虔诚的宗教教徒,柏万固执、执意要求得到入境批准,哪怕与驻守军官发生冲突,被挨打却不屈不饶,认真坚持的模样让人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肃然起敬;进入巴基斯坦国内,阴差阳错被当成邻国奸细遭到逮捕、柏万带着沙希达逃亡、躲避,一路上历经磨难,却始终保持初心,坚守护送沙希达回家的信念的勇气令人动容;即将被追捕时,为了让同行记者和沙希达脱险,柏万以身诱敌,被捉进监狱,哪怕被严刑拷打,却不吭不哼,默默忍受,英勇而无畏的精神震撼人心。但最令我感动的是,远远不止这些。最令我感动的是,当影片播放到故事的最后,越来越多人关注柏万和沙希达的故事并且为了解救柏万,护送他跨越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之间的边界线,数以千计的民众汇聚在了一起,高喊“猴神”时,我的眼泪滴答落了下来。这一幕,我被两国人民不分国界的爱与善良所感染。这大概就是大爱无疆吧。
衡量一部影片的好坏标准是什么呢?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能够触动人心的影片一定不差,《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大概就是其中的一部吧。
电影介绍完毕,接下来说说我的电影观后感:
很明显,影片里的情节是趋向于完美化的,它迎合了观众的口味及喜好,因而最后的结局是被大众所接纳的,也是所喜闻乐见的。这部影片算是成功的吧,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里最柔软的情感和认知,也唤醒了“爱”和“包容”。但联系生活实际,你可能会发现,现实和剧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例如,倘若沙希达流落异国他乡,遇到的不是柏万亦或像柏万一样善良正义的人,后果不堪设想;或者柏万将沙希达托付给旅社的人后没有因为不舍而返回去寻找,我不敢想象一个六岁的女孩接下来将遭遇些什么;倘若跨越边境时不是长官的一念之仁;倘若没有数以千计的民众的支持······沙希达可能回不到父母身边,而柏万更极有可能惨死他乡。由此可见,电影是源于生活,而又优于生活。它寄托着我们情感的诉求,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仅此而已。
后记:
这几天看了几部印度的影片,说实在的,很是触动。不知道你发现没,无论是《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还是《起跑线》,这些影片都擅长于捉住生活中的故事向我们一一阐述尤有深意的道理,既不显突兀,又易让人接受。
2018.04.18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