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念是一枝花书摘 03
人们通常认为,冥想是屏蔽外界压力或者内心压力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冥想既无法消除也无法屏蔽问题,而是更清楚地看待问题,以及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我们与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
但是,冥想并不是某种特定的感受。它指的是,体验你的感受方式。它不是说要实现心灵的空灵或平静,虽然在冥想中我们确实能越来越平静,而且这种平静确实是可以通过系统化培育得来的。
冥想首先是让内心顺其自然,了解我们的内心此时此刻处于什么状态。它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达到某种境界,而是说停留在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
无为之乐指的是此时此刻无须达成任何事。其中的智慧以及由此而来的平和在于,我们知道一定会发生其他某些事情。
有所成就的唯一途径是在无为中顺势而为,而不去想这种顺势而为有效与否。
无为不但可以从静中来,也可以从动中来。为者内心中的静与外在的行为浑然一体,衔接流畅,一气呵成。心到手到,轻松随意,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然而一切最终却水到渠成。无为而为是任何所为中的最高境界。
梭罗说,“能对时光 特性产生影响的,唯有最高境界的艺术。”玛莎·格雷厄姆在谈及舞蹈艺术时,如此说道:“唯一重要的就是蕴含在动作中当下。使这一刻活起来,有意义。不要使它在不知不觉中白白流走”
冥想就是练习无为。我们的修习不是为了使事物完美或使做事方式实现完美。相反,我们练习是为了理解并认识到(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这个事实:事物本身已经足够完美,它们目前的样子已经十分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接纳当下,不将任何东西强加于当下,认识到当下的纯粹性,认识到当下中的勃勃生机-因为它可能孕育着下一刻。
万物自有其时,四季皆有规律。
任何时候,耐心都可以取代内心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和不耐。拨开表层的不耐,你会发现底层若隐若现的是怒。怒是一种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不希望事物顺其自然,并会为此怪罪某人(常常是你自己)或某物。
内心的平静在于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外在的平静则体现在行为举止的智慧中。
“顺其自然”,顾名思义,是要我们不再执着于任何事物-某个想法,某个物件、某个事件、某个特定时间或者某个观点,某种欲念。
这是一个经得起检验的命题,你尽可一试,权当自娱。你尽可试试:在你身体的某个部位非常想抓住某物时,尝试放手,看看这样做会不会能比固守不放带给你更深的满足感。
想象一下,如果终止这一切评判,而任由每一刻顺其自然,不去评价这种评判是好是坏,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感到真正的平静,真正的自由。
冥想意味着培养出一种不予评判的态度,不对我们心中浮现的任何想法妄加评判。没有这种态度,你就算不上在修习冥想。这并不是说不可以评判。你当然需要对事物进行评判,因为对事物进行比较、判断和评价是我们的心之本性。 我们值得是,评判发生时,我们不会竭力阻止它或忽视它,就像我们不会遏制我们心中闪现的其他思绪一样。
虽然我们的思维影响这我们的体验,但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思维往往并不完全准确。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仅仅是在有限知识的基础上、在过去认知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偏狭的一己之见、片面反应和固有成见而已。而且,如果我们对此毫无意识,那我们的思维就会妨碍我们,使我们在当下无法洞悉真相。我们会自以为自己了解自己的所见所感,并热衷把个人评判加诸于我们见到的一切事物之上。只要熟悉这种根深蒂固的认知 模式,并且在它出现时认真观察,你就能更虚怀若谷,不加评判地接受、包容一切。
这些想法和感受都是从自我珍视中延伸出来的棱角,它们与外在世界不断发生摩擦,经常给我们和他人带来痛苦,使人与人出现疏离和隔膜。给予则像砂轮,它磨平了这些粗糙棱角,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在的丰富。通过修习慷慨这种正念,通过给予,通过观察它给我们自身以及他人带来的影响,我们才得以转化自己,升华自己,发现自身的博大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