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日记】DAY7:我学习上的弱点和特点
今天算是有一周了。
这一周好像也没干啥,看文学史,新寄到的文学理论因为看不怎么懂一直搁置着。英语没咋看。有留下什么有用的吗?想了一下,大概有一个,刚开始的时候,坐在板凳上根本坐不住,现在倒是可以坐得住了,每天虽然不一定早起,但是多少都会学习几个小时,有种逐渐在养成好习惯的感觉。不过最近学习还是挺松散的,而且也没有长期的规划,短期的规划就是先把专业书看完,单词背了再说。
专业书看完这五个字可不简单啊,十几本厚厚的书,压力有点大。今天一直在看一个中国文学史的本科教学视频,老师叫张申平,就在B站上看的,很真诚的一个老师,讲得先秦两汉文学,从他的肢体语言中都可以看出他是很喜欢这门学科,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很丰富。想起自己的学习历程,上课基本上还是会认真听,积极参与,很少开小差,课后从来不写作业不做题。放学后只想着玩了,完全没有写作业的心情。最近的学习就是有种写放学作业的感觉,能拖一秒是一秒的感觉(说到这个觉得自己真欠揍,明白我以前老师的心情了)。怎样才能有自觉性呢?想想我小时候,会自觉去做的就是看书了,沉浸式的,一看一个下午,什么样的作业小时候的我最讨厌做呢,语文就是抄写课文,数学就是做一些很简单的算术题,还有练习册、寒假生活、暑假生活,也不喜欢做,好像是觉得,这些题又不难,但是又不是一下子就写好的,细细去做又很麻烦,专门去做好耽误时间,又学不到啥,就不愿意做(我小时候就有这么高觉悟吗)我喜欢做什么作业呢?嗯,好像没啥喜欢的,没有!噢,如果家庭作业是写作文的话我会做,喜欢做。想想小时候布置的那些家庭作业真是傻,抄写字几百遍,抄写课文多少遍,做几百道算术题,除了花了小孩子一大推时间以外,还有啥作用,这些我不写作业的时间,还是去玩了很多东西的,值得的。以后我应该怎么教育我的小孩呢,……妈呀,我这想到哪里去了,不是在说考研吗,对,我在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看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自己。
很早就有人给我说学习要注意方法,别人也请教我有什么学习方法,其实我真没有,就上课听老师讲课,跟上老师的节奏,积极参与就行了,连作业都不做,错题本都没写满过。或许适合我的方式就是听一个喜欢的老师讲课,今天听张老师讲课,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也好有意思,也学到很多东西,一种魂归本位的感觉。
我想想,正确的适合我的方法应该是这样,先预习(这一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没有),听老师讲一遍课(这一步放得是2倍速),再自己看书梳理框架(这个是我唯一一直都做得很好的事了,相当于自己消化,取代了无聊的作业),做做课后题想想思考题(这一步实际操作中得逼逼自己,或者看那个题是否能真的引起自己的兴趣——这话说得怎么这么随性呢),推测一下重点预测一下考点(高中后天学会的考试技能,不出于本心但很好用),刷一刷真题(必须要做),自己改真题然后从真题中延伸无数的触手(这一部分我向来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舍本逐末常常发生)。专业课大概就是这样复习,可能后面还会适当的加入与同好交流的环节——查漏补缺嘛,现在基本上就这么定了。
英语的话,先把单词背了……
……额……我应该不会死在这步吧-_-||
最后点个题,我的弱点就是对自己没兴趣的东西很没耐心,不愿意付出一点精力,还有一套自己的歪理,不肯踏踏实实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去做。特点就是遇到喜欢的,废寝忘食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啊!
人生就是这么纠结,要获得自己喜欢的,就要先有好多讨厌的,(╥╯^╰╥)惨惨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