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的日子家里凉森森
每年最难熬的就是供暖前的一周。碰上天气好的时候,家里温度还能凑合,还没到那种冷的待不住的地步。碰上阴雨天气,再加上刮风,家里温度直线下降,有时候在15度左右,在家里坐一会儿手脚冰凉。只想钻到厚被窝里躺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我是怕冷的,尤其是冬天,总觉得特别漫长。
今天24号,家里又有些凉。我把前几天逛超市时买的一个小暖风扇打开。个头虽小,但功率大,吹出来的热风,手放很少稍微停留会还烫手。家里人坐沙发上看电视时,把它打开,吹上半个小时,沙发周围空气就没那么凉了。人也舒服不少。虽然这小机器不会让室内总体温度升高,但它倒是像一个小空调,让局部范围的空气升温还是可以实现的。这几日,每晚家里就靠它度日。
不供暖是觉得冷,供上暖又觉得热。
记得去年供暖后,我平时在家里只穿一个短袖。每天早上睡起来都觉得鼻腔和喉咙冒火,特别的干燥。很快身体上火的表现就出来了,脸上冒痘痘,牙龈肿痛,嘴唇干裂,喝再多的水也得不到缓解。后来想了个办法,每天睡觉前,把卧室的地板泼上水,洒满水,半夜起来再洒一次水。这样好了很多。起码空气没那么干燥。
现在庆幸,当时家里装修时,多亏被推销地板的忽悠,差点装成木地板。如果真装了木地板,供上大暖,估计地板烫的没法站了。现在这么厚的瓷砖,手摸到地上,过一会还能感受到一股股热浪。再说,铺了木地板,如果地板质量不行,地热的暖气都要把木板里的甲醛烤出来了。
小时候家里在农村,没有暖气,只有蜂窝煤炉子。一个房间里放一个,每天烧蜂窝煤。炉子即使烧到最旺,家里的温度可能也高不了多少,只有炉子周围一圈能感受到一点点热量。小时候最痛苦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冬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睡下后久久不能入睡。一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穿衣服太痛苦,衣服像从冰柜里拿出来的,穿的时候龇牙咧嘴,冰凉的衣服紧贴着暖热的皮肤,将刚睡起来的倦意一扫而光。
后来上学,宿舍都是大暖。一下子感觉到寒冬腊月里从未有过的温暖。当时想,城里的孩子有多幸福啊,冬天可以住在这么暖的房间里。
现在工作,前几年租房住,也都是大暖,对冬天的寒冷没有多少印象。现在买房了,也是大暖,有暖气的时候,时常会想起住在村里的父母,他们依然用着蜂窝煤炉子取暖。有一年给一个房间掏了一个地暖。冷的时候,在外面捡一些柴火,点燃放在坑里,烧上一会,房间里的一块地上就很暖。有时火大了,还容易烤着脚。在漫长的冬天,简易的地暖让父母温暖的度过了一个有一个寒冬。
条件虽简陋,但相比起我们小时候,已经好了许多。
每当想起好时候的寒冷,便会更加珍惜现在的这份温暖。知足常乐,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