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读后感
这个经非常的有意思,光用广播无法表达我对它的喜爱……经里面非常详细地说明了种种因果关系,为啥有人先富后穷?为啥有人先穷后富?一直穷为啥呢?一直富又为啥呢?为什么有贫穷而乐善好施的人,为什么又有一生富有的吝啬鬼?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恡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是名初苦后苦。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
网络这种经文中间用句号断句的风气我也是不太懂。好在不干扰理解。
还有为什么恶道亦有美丽的众生,而其他的恶道众生都丑丑的? 因欲烦恼起破戒业 就会美一些,而因为嗔恨破戒,就丑啦!要是从痴破戒,那就更惨了,诸根残漏, 身口臭秽。
而礼佛塔庙、奉施宝盖、奉施缯幡、奉施钟铃、奉施衣服 、奉施器皿、奉施饮食、奉施香华、奉施灯明、恭敬合掌,这十种善行,则会感召更多美妙的功德与福报。懒得一一记录了,记得比较清楚的、也比较广为人知的是佛前供花来世漂亮。之前听人说今生卖花来世漂亮,大概也是类似的意思,把美布施出去,你就也会获得美。但是卖花是卖给凡人,供花是供给佛祖,谁的果报大谁的果报小还是很明显的。
现在觉得天人也太小了,我要去菩萨后补处,这样瞄准太阳,才能射下苍鹰,对伐。这样还是兜率天,瞄准内院,说不定就去了外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