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一本书
下面写的都是我自己长久读书积攒下的一些阅读体会,在此略做了一点整理,只是拿来供自己消遣,无意传教世人。
读书的目的
读一本书有没有明确的目的,差别其实很大,目的可能时消遣打发时间,也可能是为了充电对自己的知识的短板进行补充,无论是怎样的缘由,都是有着确切的目标的。这样的好处在于更有目的性的阅读,对书的内容可以有所扬弃,专注于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用的部分。相反,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随意漫无目的的看,对书本的吸收其实影响很大,效率会很低。
怎样选择适合的书
我看的书的来源庞杂,有的是我感兴趣,在网上特意搜寻的书。有的是在问答网站上,答主的推荐,这些书中,有些是我的确想要了解的,有些则是因为觉得是好书,自己应该去看。还有就是各大书店的排名,颇负盛名或者是特别热销的,都是我选中的目标。其余的就不那么确定了,可能是道听途说,觉得不错,或者是朋友推荐,或者是了解过支离破碎的内容便找来看。
现在我看书,虽然来源大致没变,但更有选择性了。对于那些名气特别大的书,也不会随大流的找来读。更多是结合自己的喜好,有目的的筛选。比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早年我因为仰慕其大名,就找来看,结果看了一半,实在是读不下去只好作罢。相似的例子还有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我对别人的私生活不感兴趣,连着对别人的生活随笔也不感冒了。给我的教训就是,名气不应该成为阅读的理由。
看了那么久的书,早就形成了自己的阅读风格,不再那么的人云亦云。对自己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会漫无目的的去看。我现在的阅读,更多是取决我的喜好,对相关内容的兴趣,和对某作者文风的喜爱。
因为是给自己的总结,难免自己的感想要多一些。再回到话题中,怎样选择适合的书。我认为,选择书主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偏好兴趣和需要,除去这些的所有因素,都不应该成为选择的重点。
怎样阅读
已经找到了喜欢的书,该怎样去阅读呢。我认为,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浏览书的内容,确定那些是你所需要的,那些又是你不需要的,这点很重要,但很多人都会被忽略。书的题目,目录,简介,都是比较好的了解途径,却很少有人关注。尤其是那种前后文相互独立的书,更应该先这么做,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对你有用,所以选择性的浏览,会让阅读更有效率。
阅读的小技巧
怎样证明你读过一本书?能说出大概情节或者内容,对书的大概印象,书的优点缺点,书中好的句子,书的思想?这些都可以使别人知道你读过,所以,在阅读中也应该重点注意下。如果不爱写读书笔记,或许还有一些简单的办法,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比如为书打上标签,这是比较省事的方式,就用几个词对书高度的概括。可以是书的类型,风格,也可以是书的内容,主题或者自己的感觉。不管是哪种,都是对书的理解。如果觉得开始太难,没有合适的词汇。可以在网上书店,或是在豆瓣上选取自己认可的标签,来表达对书的认知。但是标签只是偷巧的方式,如果已经熟练的掌握的打标签的方法,那么可以更深入一层,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概括其实是很基本的阅读技巧,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做,往往不是没有头绪从何说起,就是说的太过琐碎,让人抓不住重点。假如概括也能得心应手,那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理解书中所表达的思想。
以上所有还只是停留在对书的吸收上面,但是书中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值得吸收,批判的进行吸收才是读书的目标。批判这个词很大,以至于让人不明觉厉然并卵。其实批判吸收的意思就是,判断出书的不好的地方,之吸收好的部分。说着简单,但操作起来门槛很高,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认可他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原因。不过很难,也并非就是不能达到。在遇到问题时,不断对问题细分,直到找到最基本的问题,一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其实只要满足两个前提,你也可以做到批判吸收。在经过上面的步骤之后,你已经可以找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所以其中一个前提,已经不再是问题,那么只需要,对事物同时有着自己的判断就可以。这一点也是批判吸收最难的部分, 不过也不需着急,对事物形成自己的判断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思考。所以只需要慢慢有意思的训练,然后等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就行。怎样训练呢,其实方法也就在前面,对事物产生看法,首先就要吸收大量的看法,然后再不断筛选排除,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解,这。不再是操作上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他需要的持之以恒的毅力,除了靠自己,没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