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读到伤心处
今天在明主待了一天,终于把南宋政治史囫囵看了一遍。
我应该是这本书第一个正式的读者吧,因为都是新的,我看了一遍,书页就留下了我翻过的痕迹,这种感觉很不错。
这本书总的来说还是不错吧,梳理得比较清楚,笔端也饱含感情,只是有些地方和我之前在余英时那里得来的观点差异很大,比如对王淮的评判,和对孝宗北伐的心态分析等。也不好说谁对谁错,两个都是专家,何忠礼虽然我以前不认识,但是我想,他好歹也是在这个领域这么多年,师出名门,也算有理有据,而且就一本阶段史而言,很多问题也没法细说。
对于需要整体性了解南宋政治的我的来说,此书已经很不错了!
两天就看完了,是不是太快了?其实我很多时候是当小说在读的,过去对那些皇帝们,高孝光宁,那些权臣,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都有零星了解,但是从来没有如此篇章让我可以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升降沉浮。所以这本书帮助我把过去零碎的知识片段给串起来了,这一点我很满足很满意,当然,我知道,仅仅凭这点当然远远不够,但是我觉得先有个轮廓的了解,再去读闲散的史料,应该能有一个总体高度的认识。而且此书在每叙述完一个重大人物和重大事件之后,都会做一个小结,还是有充分理由的。可以增加很多理性认识,我想,这些经验,大概自己囫囵读一遍宋史也未必自己能有这样的理论水平吧。
正因为急于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对战争的描述部分都是比较一带而过,所以才能那么快。
可是我不得不说,好久没有看哪本书那么专注了。真是挺过瘾的。
但是今年的感觉明显没有昨天那么过瘾了,因为今天的段落,南宋陷入了更加积贫积弱,政治更加腐败的岁月里。
很多时候我看得叹息。
正所谓读史读到伤心处!好多时候我眼里含着泪花。
特别是读到文天祥的一段,《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默默的背诵了几遍,很是感慨。
还有死后在他的衣带里发现的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我也默默的诵读了几遍。觉得真是感人,以自己的真正的行动,实现了所学的知行合一,过去不是不知道文天祥的事迹,不是没背过过零丁洋,但是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感慨,可能是人年纪大了吧。
撇开他这样的大人物,很多小人物的经历也让我唏嘘。
很多时候我读着读着就陷入了沉思。人的生命何其渺小,在那样的时代,未曾料到的命运转折,就能顷刻之间送命。几句话就把一个人从生到死给描述尽了,在历史上就这么几笔做了交代,这些好歹还是当时的大人物呢,而未知名的芸芸众生呢?真是天地视万物为刍狗是也!
好像是一个生命一点儿不值钱的时代!可是历史上这样的时代又岂止南宋一代。也许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历史的车轮还是在无穷的前进着,默默的前进,我们又何必把得失看得太重呢?
其实心情多少有点儿不好,觉得自己将来的研究环境就是在这样一个压抑的时代,多少有点儿难受!
但是这样的时代真的给人以很多启示。那些权倾一时炙手可热的权相们,一旦垮台,无论之前多么显赫,家族受到多少恩宠,都是只有树倒猢狲散,红楼梦正是非常艺术化的呈现了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还不如踏实做人来的好,虚名无益啊。
果然读诗使人明智,我早干嘛去了呢!
当时还想了不少,不过现在记得的不多了。
政治这个东西,众说纷纭,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忽然觉得自己要研究政治史相关的东西,实在有一种蹚浑水的感觉,一介女流,居然要去触碰政治了,也许我研究完了,再去到政府部门,那真可谓名至实归了吧,呵呵,古代的翰林学士,比今天的秘书长,那可丝毫不差啊,研究了他们之后,再去做一个文秘,那简直游刃有余啊。太搞笑了!可我岂有再愿意委身政界呢。。。。。。
我应该是这本书第一个正式的读者吧,因为都是新的,我看了一遍,书页就留下了我翻过的痕迹,这种感觉很不错。
这本书总的来说还是不错吧,梳理得比较清楚,笔端也饱含感情,只是有些地方和我之前在余英时那里得来的观点差异很大,比如对王淮的评判,和对孝宗北伐的心态分析等。也不好说谁对谁错,两个都是专家,何忠礼虽然我以前不认识,但是我想,他好歹也是在这个领域这么多年,师出名门,也算有理有据,而且就一本阶段史而言,很多问题也没法细说。
对于需要整体性了解南宋政治的我的来说,此书已经很不错了!
两天就看完了,是不是太快了?其实我很多时候是当小说在读的,过去对那些皇帝们,高孝光宁,那些权臣,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都有零星了解,但是从来没有如此篇章让我可以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升降沉浮。所以这本书帮助我把过去零碎的知识片段给串起来了,这一点我很满足很满意,当然,我知道,仅仅凭这点当然远远不够,但是我觉得先有个轮廓的了解,再去读闲散的史料,应该能有一个总体高度的认识。而且此书在每叙述完一个重大人物和重大事件之后,都会做一个小结,还是有充分理由的。可以增加很多理性认识,我想,这些经验,大概自己囫囵读一遍宋史也未必自己能有这样的理论水平吧。
正因为急于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对战争的描述部分都是比较一带而过,所以才能那么快。
可是我不得不说,好久没有看哪本书那么专注了。真是挺过瘾的。
但是今年的感觉明显没有昨天那么过瘾了,因为今天的段落,南宋陷入了更加积贫积弱,政治更加腐败的岁月里。
很多时候我看得叹息。
正所谓读史读到伤心处!好多时候我眼里含着泪花。
特别是读到文天祥的一段,《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默默的背诵了几遍,很是感慨。
还有死后在他的衣带里发现的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我也默默的诵读了几遍。觉得真是感人,以自己的真正的行动,实现了所学的知行合一,过去不是不知道文天祥的事迹,不是没背过过零丁洋,但是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感慨,可能是人年纪大了吧。
撇开他这样的大人物,很多小人物的经历也让我唏嘘。
很多时候我读着读着就陷入了沉思。人的生命何其渺小,在那样的时代,未曾料到的命运转折,就能顷刻之间送命。几句话就把一个人从生到死给描述尽了,在历史上就这么几笔做了交代,这些好歹还是当时的大人物呢,而未知名的芸芸众生呢?真是天地视万物为刍狗是也!
好像是一个生命一点儿不值钱的时代!可是历史上这样的时代又岂止南宋一代。也许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历史的车轮还是在无穷的前进着,默默的前进,我们又何必把得失看得太重呢?
其实心情多少有点儿不好,觉得自己将来的研究环境就是在这样一个压抑的时代,多少有点儿难受!
但是这样的时代真的给人以很多启示。那些权倾一时炙手可热的权相们,一旦垮台,无论之前多么显赫,家族受到多少恩宠,都是只有树倒猢狲散,红楼梦正是非常艺术化的呈现了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还不如踏实做人来的好,虚名无益啊。
果然读诗使人明智,我早干嘛去了呢!
当时还想了不少,不过现在记得的不多了。
政治这个东西,众说纷纭,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忽然觉得自己要研究政治史相关的东西,实在有一种蹚浑水的感觉,一介女流,居然要去触碰政治了,也许我研究完了,再去到政府部门,那真可谓名至实归了吧,呵呵,古代的翰林学士,比今天的秘书长,那可丝毫不差啊,研究了他们之后,再去做一个文秘,那简直游刃有余啊。太搞笑了!可我岂有再愿意委身政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