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走过的岁月
知道汪曾祺,是无意中看了一篇他的《受戒》。
《受戒》是写一个小和尚的故事,讲明子怎么去当和尚、还认识了小英子的故事。他在故事里写的山山水水,是南方的秀气,作为北方人的我没有太多印象的场景,却也在脑海里画了一幅山水画,他写的种的荸荠、池塘里的菱角、煎的藕团子,也是我没见过的。
故事里最打动我的场景,是明子给小英子的姐姐大英子画绣花用的花样子,小英子给铺好了纸、磨好了墨,又在旁边指挥着:画一朵石榴花、画一朵栀子花,还掐来一朵一朵的凤仙花、石竹子、淡竹叶、腊梅什么的,要他照着画。画完了花,还给他煮两个鸡蛋、蒸一碗芋头、煎几个藕团子。很生动的一幅画面,一个认真画着,一个叽叽喳喳,一个细心照顾,一个美美地吃着。
我想象中的美好,也不过临风窗下,画一朵小花。像明子那样。
之后迫不及待在网上找了汪曾祺的其他小说,《黄油烙饼》、《大淖纪事》还有其他,也在kindle下了他的文集。第一次看到他的书本书、能摸得到的,是那本《岁朝清供》。初见欢喜。竟然是淡紫色的封皮,不常见,却正是我喜欢的。岁照清供,一岁之朝,盆花水果蔬食拿来供奉,依然一幅悠然的画面。
汪曾祺的字,带给了内心满满的明媚。
他的笔下没有对时代的抱怨。他写饥饿年代,是《黄油烙饼》里萧胜的萝卜白菜、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和炒鸡蛋、熬小鱼在大锅饭时候短暂地变成了白面馒头、大烙饼、猪头肉,然后就变成了掺了糠的小米面饼子、掺了玉米核磨出的碴子的玉米面饼子,也让萧胜失去了奶奶。故事里没有对年景的一句埋怨,并没有很悲伤,只是萧胜后来想起奶奶的时候,让人轻轻地心痛了。
他写那些有缺点的人,也是一笔轻轻带过,透露着一点调皮。看起来尽职尽责、八面玲珑的更夫给大家找回的失物原来有可能就是他自己拿走的;制香的杨老板好心地给孤寡的奶奶料理了后事却终于白白拿到了她生前的8棵榆树还赚了一笔;屠夫一家生活富足的的三个媳妇带着金银首饰去粥厂打了粥回来喂猪。都是生活中会常见的人、常见的事,本来都让人生气,被他轻描淡写,莞尔一笑之后,也明了这就是生活和生活里的人。
如果说他是一直顺风顺水,能有这样的乐观积极是正常,可是他经历过风雨。在有着他自己下放经历的文章里,即使是去掏公厕,他也把那段经历,写满了生活的气息:住店的掌柜在蒸汽了给他们推莜面窝窝,聊天的时候细数吃过的汽锅鸡、米线和肥羊炖口蘑。他的文章里,总是把吃的写的香气四溢,把场景写的如人亲临。他一定是个很懂生活的人,岁月在他身上轻轻走过,没留下一声叹息,都是浅浅的存在过的印迹。
看汪曾祺,看他轻轻走过的岁月,看他对生活的认真和乐观。历经风雨,还保留积极,难得。
一直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的我,更应该带着轻轻的笑、淡淡的明媚,开心地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