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CBA商业路径与思维---姚明》 沈理然
NBA—CBA商业路径与思维---姚明
“姚明”尚未成功,已成为“诱惑”(之二--(2))
沈理然
在我们可以看得到“姚明”现象时,为什么我们试图在其他也具有类似姚明同样的国际化背景的运动员中寻找是否还有具有“姚明”特征的运动员时,我们却没有找到呢?也就是说如果“姚明”可以出任篮协主席,那么,其他的运动员也可以尝试做自己单项协会的主席,其实也有一些运动员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可是,谁可以表现出类似姚明这样的相对综合能力呢?现实的答案并不好。就其原因也是复杂的。
我们分析姚明的现象,首先他作为NBA球队的核心,其最重要的姚明与NBA和自己作为球员,以及其他队球员的融合性。这种融合由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融合,也有姚明与其他运动员在NBA体系中的融合。这种所谓的融合,其融合性的相关元素是很丰富的。而我们更多的运动员没有这样的融合机会和意识。其前者是机会,后者是通过学习来认知与体验的。因为最核心的是你对那个运行的机制体系的思维和应用认知与掌握,这直接体现在与一旦获得相应的机会是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定不是一个运动员。
这就像我们互联网系统技术升级与迭代。想想这都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回看姚明作为NBA球队核心时整个球队运行的水平与发展性,以及其成就,相对而言都是正面的。而姚明作为新的核心试装一个系统就是上海篮球俱乐部,现在装在了篮协的系统上。姚明在这样两个不同的运行体系中运行的如何呢?
我们再看姚明这个核心驱动装置在上海篮球俱乐部系统运行的价值与功效,以及在篮协这个更大的系统上,姚明这个驱动装置是否会使得这个系统具有迭代发展的功效呢?
同样一个姚明装在了NBA\上海篮球俱乐部\中国篮协,不同的三个篮球系统中。这即考验姚明自身的能力,也考验中国篮协这个系统的适应性和迭代发展性。
我们会不会看到一个不是姚明的姚明自身具有的NBA化,国际化,国家化的适应与创意性特征。比如说他在管理上海篮球俱乐部,以及中国篮协的过程中,他思维方式,行为设计,预期设计与过程修正和结果评估,都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也是那些已经和将来可以获得国际化体系经历的运动员如何实现自身的改变。我们说以姚明为一个起始点,前后多少运动员获得了自身国际化经历的机会,而仅仅一个姚明的的出现,其成才的概率几乎是零。
在现实中我们对体育、体育运动的研究,通常会表现出对其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和创意性的研究。而我们在实际中试图改变我们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水平时,无论用本土教练,还是国际教练,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们的理念,而不是他们的技术。因为技术是相对固化的,而理念缺失发展与创意和不确定的。可是,无论我们的研究人员,还是在职与不在职的,俱乐部管理人员,协会的管理者,大家都没有关注自己在所日常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实践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自己的成为研究者、专家、想着的可能。没有思想与学者的支撑,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仅仅竞技体育训练经验而已。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