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传说中的书 打开梦想与未来——两岸三地名家倡导青年阅读经典名著
五四青年节是国人为纪念1919年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有梁启超慷慨激昂写就的《少年中国说》为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梦想留下注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年青的毛泽东也曾挥洒一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少年如何强、何以指点江山,阅读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必由之路,而书籍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桥梁阶梯。就象19岁开始文学创作的著名作家王蒙也曾说:“读书可以丰富青年人的精神状态,让人变得更深刻、更文雅。”
李宇春一首《少年中国说》很是流行,歌词中一句:“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吸收五千年的磁场,有传说中的神奇和积蓄的锋芒,一根傲骨无法隐藏神的智慧的力量,带着无限梦想和希望像条龙一样飞翔”让无数歌者朗朗上口,流行传唱。这就足以看出阅读的汲取一定要渊于历史、植根于经典。
最近两岸三地名家一齐在推动一场“经典3.0”文化阅读活动,策划这场活动的正是著名的文化评化人、出版大家郝明义先生。刚刚结束的世界读书日,“经典3.0”台北、成都新书首发会上,他说:对青年人来说,不仅要读书,更要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一个人读了多少本书,而在于我们是否能遇上一本书,打开梦想与未来!
郝先生还认为,尽管经典名著在现代青年人看来已宛若传说之书,但是名著因被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如果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这也是青年人需要阅读名著的现实意义。
据一项调查显示,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2005年则为48.7%……近年来更是持续走低。值此青年节之际,我报特为青年读者推荐两岸三地9位名家形式新颖的名著导读书,这些书结合漫画、网络与旅行等多种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消除他们对名著的阅读障碍,希望能唤起青年人阅读经典的热情,看尽世间百态、阅遍人生冷暖,更加全面、立体、准确地认知世界!
——内 地——
王安忆:什么是幸福
导读《战争与和平》
每个人在阅读《战争与和平》时,可能都会侧重不同的角度。作为一位小说家,王安忆是从“人物”来理解这部经典小说。王安忆认为,《战争与和平》事实上只写了两个人,一个是安德烈,一个是彼尔。托尔斯泰描述这两个人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历程,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就是怎么样才是幸福。
名家推荐:
王安忆:作家/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全世界各地的民间传说中,主人公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和困苦,最后一句话往往是: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幸福呢?这是困惑每个人的问题。青年读者们可以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德烈和彼尔身上找到答案: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叶嘉莹:迷人的诗谜
导读《李商隐诗》
李商隐的诗向来被认为玄妙难解,如同谜语一般。在这本书里,叶嘉莹不仅引领读者参透李商隐的诗情诗意,还导引读者进入诗文情境中,认识李商隐失之交臂的爱情及充满悲剧的一生。此外,叶嘉莹还详尽讲解了李商隐诗歌的美学价值,让读者在具体生动的讲解中真正理解李商隐及其年代的缭乱与哀愁。
名家推荐:
叶嘉莹:天津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暨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李商隐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但是他的一生真是挫折苦闷,而诗歌就成了他非常独特的表现方法。现实中觉得怀才不遇的年轻读者可以看看这本书,从中学到李商隐缠绵悱恻的背后,不逃避不推辞、不害怕不恐惧的现实态度。
葛兆光:明镜与风幡
导读《六祖坛经》
在佛教中,所有被称为“经”的书,都是印度的书,必须是佛说的才是“经”。但唯一有本由中国人讲的,中国人编的也叫“经”,这就是《坛经》。《坛经》的问世,成为南方禅宗最重要的经典,象征着中国佛教史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事情。坛经也是传授佛法的一个凭据,葛兆光说:就像我们现在的文凭一样,你要有证书才算毕业。
名家推荐:
葛兆光: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
禅与经,其实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思想资源,对于居住在城市当中的现代青年来讲,因为一直存在紧张、焦虑、生存的竞争,甚至人和人老死不相往来的隔膜,所以阅读《六祖坛经》,可以找到一种让生活更通透的新方向。尤其是其中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东西,可以为青年读者带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江晓原:想象唐朝
导读《唐人小说》
《唐人小说》,指的是唐代的文言文短篇小说。在此之前,中国正统文学界从来没有重视过“小说”这种性质的文体。一直到了唐代,才有文人们专心投入小说创作的领域,他们开始用优美的文笔写作,并且加长了小说的篇幅:透过小说的内容,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利用细腻的文字,描写故事人物的心理。可以说,唐人传奇的出现,使得“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正式占有一席之地。
名家推荐: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前些年曾有个针对中学生的调查:如果可以时空旅行,你愿意前往哪个朝代?约三分之一的中学生选择前往大唐盛世。我们今天并不能时空旅行,所以不能实际体验在唐朝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唐人小说》,对这个朝代展开想象、深化神往。
——香 港——
李欧梵:帝国末日的山水画
导读《老残游记》
胡适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小说里面,写景写得足够细致、写得最有抒情味道的,《老残游记》是第一本。这本小说是老残,或者可以说是作者刘鹗,感叹身世的抒情作品。一般的解释,都以为他为中国的衰亡而哭泣,为帝国的末日而哭泣。但李欧梵觉得它的意义远不只如此,他用一种抒情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帝国末日的情景,带出来一种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传统。
名家推荐: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教授
一般研究《老残游记》的人,大部分只注重这本小说的政治意义,但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有哲学意义的抒情作品来看,且诗情画意在这个小说里面,被表现得非常完整。当下社会,充斥享受和欲望,缺乏史诗和抒情,所以推荐青年读者阅读《老残游记》,唤回失落的灵性与抒情美学。
张隆溪:灵魂的史诗
导读《失乐园》
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中,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都是一部重要的经典之作,内容取材自《圣经•创世记》:亚当与夏娃受到撒旦的引诱,吃下了禁果,而被上帝驱逐出伊甸乐园,开始了人类艰苦的历程。《失乐园》除了史诗般的场面和气魄的宏伟、词句的铿锵优美和风格的崇高壮丽之外,还在于诗中探讨了人生的大问题、大哲理、大智慧,曾经对很多作家和诗人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名家推荐:
张隆溪: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
弥尔顿的《失乐园》写的是很多人生活当中最根本的精神矛盾的追求,而不是王的辉煌业绩,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也就是这一个特点,使得《失乐园》这部经典对于今日的青年读者而言仍然充满了吸引力,而其中所探讨的知识、自由意志及善恶的问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人们深思。
——台 湾——
郝誉翔:梦幻之美
导读《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部鬼怪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在搜罗、汇整了乡野传奇与民间传说后,投入个人的理想和寄托,运笔联合“人、鬼、狐、仙、怪”,共同构筑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异域。换句话说,十七世纪中国的文人,其实是用最美的文字,打造出了一个最美的有情天地。
名家推荐:
郝誉翔: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
通过改编的小说、电视剧和电影,我们对《聊斋志异》并不陌生。但我们却也大都是透过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隔了一层去理解它,而在这个过程中,原著中可贵的精神和精华,不免一点一滴流失掉……故推荐青年读者阅读《聊斋志异》,在它那充满了想象力的精彩故事中,体会中国文化美的精髓,点染我们自己有限的生命。
萧启庆:世界征服者实录
导读《蒙古秘史》
成吉思汗是一位影响广大,争议甚多,并且永具大众魅力的历史人物。而有“成吉思汗实录”之称的《蒙古秘史》则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与文学价值,却又充满迷思的经典著作。《蒙古秘史》是十三世纪前期蒙古宫廷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及文字记录而撰写的一部大蒙古国崛兴史,内容涵盖成吉思汗的先世及其继承者窝阔台汗的历史,重点则是成吉思汗历尽艰辛,削平群雄、统一蒙古及开创世界帝国的一生事业。
名家推荐:
萧启庆:台北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
成吉思汗作为一个征服世界者,一生的传奇与英雄色彩,足以吸引大众注意,因而成为通俗传记、电影、电视制作者最为宠爱的主题。《蒙古秘史》不仅是游牧民族史学史及文学史上的创始之作,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史学史及文学史上也占有独特地位。读此经典,不仅可以加深青年读者对蒙古帝国历史的了解,亦可一尝草原文明的特殊风味。
柯裕棻:豪宅孤女
导读《简•爱》
《简•爱》至今仍然受到喜爱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这个主题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非常重要。《简•爱》的故事也回答了一个问题:“女人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个社会?”这是每一代青年女性都可能会迷惑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每一个年代也都会历久弥新。
名家推荐:
柯裕棻:台北政治大学新闻系副教授
《简•爱》是广受世界读者喜欢、有着深远文化影响的经典之作,不仅被多次改编成电视电影,甚至还有漫画、舞台剧等延伸作品诞生。因此,这部经典的最大价值不单单是在学院里受到研究和尊崇,而是能够深入凡俗的生活
李宇春一首《少年中国说》很是流行,歌词中一句:“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吸收五千年的磁场,有传说中的神奇和积蓄的锋芒,一根傲骨无法隐藏神的智慧的力量,带着无限梦想和希望像条龙一样飞翔”让无数歌者朗朗上口,流行传唱。这就足以看出阅读的汲取一定要渊于历史、植根于经典。
最近两岸三地名家一齐在推动一场“经典3.0”文化阅读活动,策划这场活动的正是著名的文化评化人、出版大家郝明义先生。刚刚结束的世界读书日,“经典3.0”台北、成都新书首发会上,他说:对青年人来说,不仅要读书,更要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一个人读了多少本书,而在于我们是否能遇上一本书,打开梦想与未来!
郝先生还认为,尽管经典名著在现代青年人看来已宛若传说之书,但是名著因被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如果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这也是青年人需要阅读名著的现实意义。
据一项调查显示,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2005年则为48.7%……近年来更是持续走低。值此青年节之际,我报特为青年读者推荐两岸三地9位名家形式新颖的名著导读书,这些书结合漫画、网络与旅行等多种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消除他们对名著的阅读障碍,希望能唤起青年人阅读经典的热情,看尽世间百态、阅遍人生冷暖,更加全面、立体、准确地认知世界!
——内 地——
王安忆:什么是幸福
导读《战争与和平》
每个人在阅读《战争与和平》时,可能都会侧重不同的角度。作为一位小说家,王安忆是从“人物”来理解这部经典小说。王安忆认为,《战争与和平》事实上只写了两个人,一个是安德烈,一个是彼尔。托尔斯泰描述这两个人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历程,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就是怎么样才是幸福。
![]() |
名家推荐:
王安忆:作家/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全世界各地的民间传说中,主人公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和困苦,最后一句话往往是: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幸福呢?这是困惑每个人的问题。青年读者们可以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德烈和彼尔身上找到答案: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叶嘉莹:迷人的诗谜
导读《李商隐诗》
李商隐的诗向来被认为玄妙难解,如同谜语一般。在这本书里,叶嘉莹不仅引领读者参透李商隐的诗情诗意,还导引读者进入诗文情境中,认识李商隐失之交臂的爱情及充满悲剧的一生。此外,叶嘉莹还详尽讲解了李商隐诗歌的美学价值,让读者在具体生动的讲解中真正理解李商隐及其年代的缭乱与哀愁。
![]() |
名家推荐:
叶嘉莹:天津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暨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李商隐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但是他的一生真是挫折苦闷,而诗歌就成了他非常独特的表现方法。现实中觉得怀才不遇的年轻读者可以看看这本书,从中学到李商隐缠绵悱恻的背后,不逃避不推辞、不害怕不恐惧的现实态度。
葛兆光:明镜与风幡
导读《六祖坛经》
在佛教中,所有被称为“经”的书,都是印度的书,必须是佛说的才是“经”。但唯一有本由中国人讲的,中国人编的也叫“经”,这就是《坛经》。《坛经》的问世,成为南方禅宗最重要的经典,象征着中国佛教史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事情。坛经也是传授佛法的一个凭据,葛兆光说:就像我们现在的文凭一样,你要有证书才算毕业。
![]() |
名家推荐:
葛兆光: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
禅与经,其实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思想资源,对于居住在城市当中的现代青年来讲,因为一直存在紧张、焦虑、生存的竞争,甚至人和人老死不相往来的隔膜,所以阅读《六祖坛经》,可以找到一种让生活更通透的新方向。尤其是其中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东西,可以为青年读者带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江晓原:想象唐朝
导读《唐人小说》
《唐人小说》,指的是唐代的文言文短篇小说。在此之前,中国正统文学界从来没有重视过“小说”这种性质的文体。一直到了唐代,才有文人们专心投入小说创作的领域,他们开始用优美的文笔写作,并且加长了小说的篇幅:透过小说的内容,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利用细腻的文字,描写故事人物的心理。可以说,唐人传奇的出现,使得“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正式占有一席之地。
![]() |
名家推荐: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前些年曾有个针对中学生的调查:如果可以时空旅行,你愿意前往哪个朝代?约三分之一的中学生选择前往大唐盛世。我们今天并不能时空旅行,所以不能实际体验在唐朝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唐人小说》,对这个朝代展开想象、深化神往。
——香 港——
李欧梵:帝国末日的山水画
导读《老残游记》
胡适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小说里面,写景写得足够细致、写得最有抒情味道的,《老残游记》是第一本。这本小说是老残,或者可以说是作者刘鹗,感叹身世的抒情作品。一般的解释,都以为他为中国的衰亡而哭泣,为帝国的末日而哭泣。但李欧梵觉得它的意义远不只如此,他用一种抒情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帝国末日的情景,带出来一种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传统。
![]() |
名家推荐: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教授
一般研究《老残游记》的人,大部分只注重这本小说的政治意义,但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有哲学意义的抒情作品来看,且诗情画意在这个小说里面,被表现得非常完整。当下社会,充斥享受和欲望,缺乏史诗和抒情,所以推荐青年读者阅读《老残游记》,唤回失落的灵性与抒情美学。
张隆溪:灵魂的史诗
导读《失乐园》
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中,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都是一部重要的经典之作,内容取材自《圣经•创世记》:亚当与夏娃受到撒旦的引诱,吃下了禁果,而被上帝驱逐出伊甸乐园,开始了人类艰苦的历程。《失乐园》除了史诗般的场面和气魄的宏伟、词句的铿锵优美和风格的崇高壮丽之外,还在于诗中探讨了人生的大问题、大哲理、大智慧,曾经对很多作家和诗人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 |
名家推荐:
张隆溪: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
弥尔顿的《失乐园》写的是很多人生活当中最根本的精神矛盾的追求,而不是王的辉煌业绩,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也就是这一个特点,使得《失乐园》这部经典对于今日的青年读者而言仍然充满了吸引力,而其中所探讨的知识、自由意志及善恶的问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人们深思。
——台 湾——
郝誉翔:梦幻之美
导读《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部鬼怪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在搜罗、汇整了乡野传奇与民间传说后,投入个人的理想和寄托,运笔联合“人、鬼、狐、仙、怪”,共同构筑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异域。换句话说,十七世纪中国的文人,其实是用最美的文字,打造出了一个最美的有情天地。
![]() |
名家推荐:
郝誉翔: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
通过改编的小说、电视剧和电影,我们对《聊斋志异》并不陌生。但我们却也大都是透过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隔了一层去理解它,而在这个过程中,原著中可贵的精神和精华,不免一点一滴流失掉……故推荐青年读者阅读《聊斋志异》,在它那充满了想象力的精彩故事中,体会中国文化美的精髓,点染我们自己有限的生命。
萧启庆:世界征服者实录
导读《蒙古秘史》
成吉思汗是一位影响广大,争议甚多,并且永具大众魅力的历史人物。而有“成吉思汗实录”之称的《蒙古秘史》则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与文学价值,却又充满迷思的经典著作。《蒙古秘史》是十三世纪前期蒙古宫廷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及文字记录而撰写的一部大蒙古国崛兴史,内容涵盖成吉思汗的先世及其继承者窝阔台汗的历史,重点则是成吉思汗历尽艰辛,削平群雄、统一蒙古及开创世界帝国的一生事业。
![]() |
名家推荐:
萧启庆:台北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
成吉思汗作为一个征服世界者,一生的传奇与英雄色彩,足以吸引大众注意,因而成为通俗传记、电影、电视制作者最为宠爱的主题。《蒙古秘史》不仅是游牧民族史学史及文学史上的创始之作,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史学史及文学史上也占有独特地位。读此经典,不仅可以加深青年读者对蒙古帝国历史的了解,亦可一尝草原文明的特殊风味。
柯裕棻:豪宅孤女
导读《简•爱》
《简•爱》至今仍然受到喜爱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孩”,这个主题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非常重要。《简•爱》的故事也回答了一个问题:“女人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个社会?”这是每一代青年女性都可能会迷惑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每一个年代也都会历久弥新。
![]() |
名家推荐:
柯裕棻:台北政治大学新闻系副教授
《简•爱》是广受世界读者喜欢、有着深远文化影响的经典之作,不仅被多次改编成电视电影,甚至还有漫画、舞台剧等延伸作品诞生。因此,这部经典的最大价值不单单是在学院里受到研究和尊崇,而是能够深入凡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