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跟路上遇到的陌生人讲话嘛?
因为游记写烦了,决定开始写“小时候的故事“系列。听说作家的素材,很多源自于小时候的童年经历,虽然还是不打算写虚构,先尝试一下讲故事吧!
嗨 你好!
我来这里旅游,想问问怎么走到查理大道37号?
跟陌生人打招呼最常见的情况是独自旅行的时候,在街上问路。
嗨 你好!
要不要一起拼座吃饭?
有时候旅行时候,会有想跟旅途中遇到的人一起拼桌吃饭的时候。特别是在异国他乡遇到中国人。
你们好!
我叫旎筱,今天刚来巴黎。明天你们打算去哪里玩呢?
年轻人喜欢青旅,大概一部分愿意是,总能遇到结伴旅行的朋友。
你好!
我在等去柏林的火车,你呢?
坐火车的时候,也超级适合跟身边的人聊起来。旅途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你也是去西一食堂吃饭嘛?要不要一起?
大学最常见的情况,其实是路上遇到认识的人,就顺道一起吃饭,顺道再互相多了解一点。
要把东西给你,要不我们约中饭吧!
现在感觉更多的还是跟网络上遇到的人打招呼。如果多一点勇气,就约着一起吃饭。结果发现了更多彼此的话题。
我还是需要跟陌生人讲话的。上面每一句话,都让我想起了一连串的故事,很想一一写出来。人类这种社会性的动物,其实永远对别人充满了好奇,也总是会需要别人的注意吧。
你会跟路上遇到的陌生人讲话嘛?
感到好奇的时候,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者无聊的时候,或者被搭讪的时候,会。
家长有的时候会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可是保持警惕的前提下,路上遇到的大部分陌生人跟你和我一样,都是普通而善良的人。我的爸妈教育了我需要注意安全。不过,他们更多的时候带给我的,还是对身边人的信任。
小时候跟爸爸一起出去,爸爸总能逗的遇到的早餐店老板,图书馆店员,铁路售票人员笑的花枝乱颤。爸爸喜欢开玩笑,也不惮于在陌生人面前开玩笑。短时间的交谈可能只是一句玩笑,逗的别人开怀大笑。有的时候是稍微长一些的交谈,比如跟杂货店老板聊当地风土人情。最后买一个碳炉子多砍一点价的时候,仿佛已经是光顾多次的老顾客。这些老爸在我面前展现的,与生活中的人的交谈的片段,让我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比于我爸,我可能就稍微腼腆一些。后来独自出行,发现自己也有迅速交朋友的技能。一次在西宁的青旅住了几天,一日晚上闲着无聊,就在小院凑到一群一起出来玩的年轻人一桌,跟他们搭讪,跟他们打牌,然后尝一尝他们的高粱酒。
这种技能似乎是遗传性的,我妹小时候,就经常大街上跟别人打招呼,貌似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她一样。但是仔细想想,遇到小孩子,似乎大人也更容易跟小孩子说话。还是说,跟陌生人讲话,是人天生具备的能力,只是说后来大多数的教育让我们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所以我们变得更冷漠了?
有一次跟我爸爸说
貌似我们家人都很喜欢跟陌生人说话哎
爸爸笑了,讲起了我小姑
我们家最厉害的其实是小姑。以前小姑是工厂的纺织女工,住在一个大院的时候,每天早上她去工厂上班,都是坐小轿车过去的。后来我觉得很好奇,你说一个工厂女工哪来的轿车,一问才知道,她每天就大院门口拦车,就像车是她自己家的一样。那些开车的都是县政府的干部之类的,都成了她的司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说,会搭讪的人,会得到很多好处?
我是相信生活里,善意的人还是更多的。那些给我小姑开车的“司机”,也肯定觉得小姑很有趣很有意思,所以后来就成为“专车司机”了。
我大概是有两种状态吧,一种是见到认识的人都不想打招呼“社恐态”,一种是对陌生人也敞开心扉的“勾搭态”。跟心情有关,也跟状态和环境有关。
当打开话匣子跟人讲关于自己的真实故事,似乎两人的关系被迅速拉近距离。我一直挺喜欢这种跟人之间短暂的亲密感,但是当认识了之后,当我变回另外一个不想与人交谈的“社恐态”的时候,虽然还是想维系友情和联系,我又变得恐惧和害怕了。
好在我的两个态,轮番出现。我得以交到那么多好朋友,也发生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你会跟路上遇到的人讲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