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之旅——罗马(I)
罗马第一日:斗兽场(Colosseo),威尼斯广场(Piazza di Venezia),万神庙(先贤祠,Pantheon),梵蒂冈博物馆(Museo di Vanticano),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nticano),Galleria Lapidaria以及西斯廷教堂(Capella Sistina)。写到后来发现太多,这一篇先写到上午,梵蒂冈的下一篇再写。
心心念念的意大利之旅今年终于成行。这次一共是罗马、佛罗伦萨、维罗纳及米兰一共四个城市,放弃了威尼斯有些遗憾,不过也留待下次再去。看到豆友去的多洛米蒂(Dolomiti)叹为观止,恍如仙境,下次留待北部和瑞士一起出游,也是不错。
擦航飞罗马的飞机是789,整体感受不错,选了紧急出口的位置,刚好离小吧台近,上厕所和取吃的喝的都很方便。(当然回程米兰到北京的333就差很多,我俩的PTV设备都是坏的,无法操作,而且当地洗涤的毛毯上一股很重的奶酪味儿,空姐给我换了三条才找到没有怪味的,现场一度非常尴尬。这是后话。)罗马的Airbnb在Esquilino区域,离Tremini就两站地铁,交通比较方便。当初定主要想着离斗兽场更近,可以步行前往各个景点,进门后才看到别有洞天。这是个Lokoo team的一个工业风的airbnb,装修很有特点,红砖墙,Vintage家具及摆设,可移动的沙发床,投影仪及环绕音箱,金属质感的屏风等等。当然后来在卫生间里被铸铁的洗漱用品铁架角撞出额头正中出血这种事儿我才不会乱说……
欧洲的房东都比较好,会接待你进门,然后贴心地介绍周围的旅行tips以及饭店介绍,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比日本的房东见不到人更有人情味一些。另外问题是欧洲的房东似乎都不提供被子,最多一个blanket,也是跟房东专门说多要一床,才后来多给了一床。这次去的四个地方,也就米兰的房东提供了被子,佛罗伦萨的就是一床薄薄的床单而已,第一晚冻的不行。



相比而言厨房的感觉让自己更心安,比国内的厨房更舒坦一些。滴滤咖啡机比较好使



按照之前参照Google Trips做的第一日行程,早起步行去了斗兽场。沿着Via Labicana前行,不到十分钟即可到达。路北走进Parco Del Colle Oppio,里面意大利五针松参天蔽日,无论冬夏,总有苍翠如此,在这千年古城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植物在中世纪风俗画中总能看到,已经成为地中海特色代表了。

这个公园有不少遗迹和雕塑,包括图拉真的浴室遗迹,以及尼禄家的遗迹,路边随便看一眼,都是砖砌或石砌的罗马遗迹。公园有一个捷径,直接可以切到斗兽场前,所以早上有不少游客经过。但罗马的公共公园,和第二天早上经过的Piazza Vittorio Emanuele一样,多为流浪者的居所,很多卖自拍杆或水的黑人哥儿们,都住在这里,所以晚上路过肯定不太安全。

沿着小路走不多时,就可以看到斗兽场一角。斗兽场本身已经成为罗马的象征之一——Foodie camera给罗马提供的水印边框里边有斗兽场的样子。虽然也在心里描摹过它的模样,也在很多画面中见到过,乃至于在《角斗士》中见过复原后的斗兽场模样,但真正站在这高四层的巨大建筑面前,心中还是无法不慨叹:幸好这几千年的风雨和地震只是把斗兽场削去一部分,不断的修复和维修工程才可以保持能够可以见到这样壮丽的建筑。

Colosseo的意思是“巨大的”,他的规模也名副其实: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轴长约为188米,短轴长约为156米,圆周长约527米,围墙高约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特有的拱券结构摆脱了希腊半圆形剧场需要依山而建的缺点,因此整体来看,罗马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是顶阁。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多利安式样,爱奥尼亚式样和科林斯式样)。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二层附近的Gift shop有斗兽场的模型以及部分切段的细节展现,动物如何饲养、观众如何进场、角斗士从哪里入场等等。
Roma Pass可以保证优先进入斗兽场(或其他两个博物馆或景点)以及门票,并可以涵盖72小时内所有的公交及地铁费用,非常推荐。这次也是因为有了Roma Pass省掉了不少排队和安检的功夫。



斗兽场地下和四层阁楼都可以上去,但需要预约及额外费用,在此不得不感叹意大利人掉进钱眼的程度(后来发现,意大利所有的景点几乎皆是如此,各种联票、预约、特殊额外费用等,不把你绕晕多花点欧元不罢休)。斗兽场西南角的平台是一个极好的观景点,可以看到下面的君士坦丁凯旋门(Arco di Costantino),也可以眺望北边的帕拉丁山(Collina del Palatino)。

帕拉丁山直译即为宫殿山,是古罗马多位皇帝的居所和宫殿所在,包括罗慕路斯和瑞莫斯两兄弟草创时期所住茅屋也在此被发现,足见其在古罗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现在山上主要是帕拉丁博物馆,当初本想把Roma Pass留给后面的Borghese美术馆,另外也要赶着下午两点到梵蒂冈散团的行程,便放弃了帕拉丁山,便但谁曾料想后面的Borghese也需要预约才可参观,还是有些遗憾。这次也就只有远远观望一下了。



从斗兽场出来坐公交车去万神庙,本来行程中并未规划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一路路过看到Foro Romano的巨大遗址鳞次栉比,心惊早知道不该坐公交车了,再看到路中央广场上如此恢宏的一处建筑,当机立断立时下了公交,往回走到近前,方才得知是威尼斯广场(于是又错过了细看Foro Romano的遗址)

跟这一路的罗马遗迹相比,威尼斯广场其实是一处建成较晚的建筑了。这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是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是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耗时25年才建成。但意大利人似乎并不是太喜欢它,诨名“结婚蛋糕”或者“打字机”,在维罗纳跟老师见面时她也说意大利人真不愿意去这个地方。就一个外国人来看,这个建筑还是足够宏大,虽然有些地方限制不让进去,但远观其16根大柱子组成的弧形立面,已足以感觉其简洁而美丽。

广场台阶两旁有不少雕塑,下面有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纪念堂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纪念堂现在本身是军队博物馆,以及无名军人墓地,在后者的意义上来说,有点像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威尼斯广场北边从Via del Corso前行,不多时就走到了万神庙。当时是从背后走近,看到一处圆形建筑被拥挤在一处周边文艺复兴及以后的建筑中,反应几秒之后方才意识到,这便是万神庙。虽然想过很多次如何见到这处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但背后见到,还被一大群鸽子像乌鸦一般飞来覆盖,也是尴尬。
转过正面来,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进进出出,方才觉得万神庙本身的气势足够。而且由于万神庙本身足够巨大(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柯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就算人多也并不显得拥挤。进门时有两扇巨大的青铜门,高7米,据说是罗马时代最高的青铜门。P.S.万神庙也出现在了Foodie的水印边框中(这不是软文,真的……)

作为建筑而言,万神庙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其最大(直径43.3米,高度也是43.3米)的穹顶,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在这种氛围下,慢慢走过一圈的各个祭坛,虽然喧嚣吵闹,但心里却格外平静。



今日份的食物。早餐是在Esquilino的一家cafe&bar解决,传统的意大利早餐,一杯Cappucino和一个Cornetto,两个人3.8欧,在欧洲还算比较便宜。

中午在万神庙附近的一家叫做Pepy's Bar解决。当时大概12点左右,本来本着国内人少的馆子绝对不要去的原则来寻找地方,但为了赶时间还是做了这家店第一批客人,15欧/人的套餐,餐前面包、水、沙拉和一道主菜,我要了Grilled Sea Bass,于小姐要了Pasta with lobster。一边吃一边担心这家店这么大的店面(至少15张台),还在旅游热点区域,生意还这么不好,肯定经营有问题。结果我们快吃完时,约下午一点,陆陆续续的各种游客们进来了,一大波游客进来几乎占满了所有的位子,还听到有人说我们有10个人。看来确实是欧洲人吃饭时间晚啊。(后来在维罗纳的时候,老师选的那家Osteria要12:15才开门,老师还专门关照我们说,意大利人吃饭比较晚,你们不太饿吧?我们连连陪笑,这几天已经练出来了。)结账时侍应生多问了一句,Siete Coreani?当下有些疑惑我们哪里像韩国人,不过还是解释说了我们是中国人。(这种问题无独有偶,后来还被问过好几次,一次是在Pincio,踩三轮车时被工作人员问是不是韩国人,一次在米兰大教堂安检时,士兵想学学其他语言,开口一句come si dice posso controllare in coreano?不过后来是在佛罗伦萨的host告诉我们,在意大利有很多韩国人来学艺术和音乐等等,在意大利来说,黄种人中占比最高的便是韩国人了)

晚餐在住处附近的一家Taverna解决,叫做La Taverna Italiana,是Airbnb的主人推荐的比较能够代表罗马当地特色的食物。于小姐要了一块Pizza Magheritta,我要了Spaghetti alla Prescoratora,然后配菜叫了grilled sausages。感觉这一顿吃的都是主食,也没有太多蔬菜,也是担心他们日常如何摄取VC了(虽然是杞人忧天了)
在意大利的时候已经被各种餐馆名字弄得要糊涂了,虽然问了老师,老师也没有解释的特别清楚。至少见到过的有Trattoria、Osteria、Taverna和Ristonante。Google之后感觉大致如下区别(现在并没有那么严格意义上的区分了,就想国内的酒家、餐厅、餐馆、餐吧、饭店等等,爱叫什么叫什么,看主人是否喜欢了): Trattoria是类似于那种小饭馆,夫妻店那种(family owned),风格比较随和,主要提供农家菜或者家常菜(rustic neighboor food),主打新鲜食材、传统做法以及平价的食物,菜单很多时候也都是手写的(确实,在佛罗伦萨的那家Trattoria的价格基本可以5或者7欧解决一道菜) Ristorante是所谓的高档餐厅了(full service restaurant),风格正式,都是白衬衫和马甲的侍应生,不提供套餐,会按照Antipasto、Primi、Secondi、Contorni、Dolci以及Vini等来提供à la carte的选项。当然价格是肯定高(在罗马和佛罗伦萨看到的,基本60欧/人起),只不过食物是否一定好吃,无法保证。 Osteria一般来说是提供简餐的酒吧,比Trattoria还要简单,没有菜单,基本根据市场所出准备菜单,但感觉这个区分已经不明显了,至少在Verona吃的那家Osteria跟Ristorante的感觉还差不多,价格也不低,两道course加一个甜点的话,50欧/人才打得住。 Taverna虽然原意是一种希腊餐厅,但感觉至少在罗马,或者至少这一家,类似于Trattoria,主打当地食物,也都有一两样特色菜当地拿的出手来——最有特色的是白松露意面和Tiramisu。



晚上在住处附近的Fassi开启了本次第一回的Gelato之旅。Fassi历史悠久,从1880年就开始售卖。虽然小店门脸不大,但进去之后就发现一个Gelatoria也能如此之大。刚进时有一个姑娘正在买gelato,一个饭盒里装了各种味道的,大概有十个球,装好之后店员又把酸奶油装进另一个盒子里封好,于是仿佛有见到了在Cheesecake Factory奶酪蛋糕配奶油的赶脚。我们选了一个次一等最小的gelato,2.5欧(事实证明,这是应该是这次吃过的最便宜的gelato了),可以选三个味道,于是要了草莓、蜜瓜和奶油。整体来说相对较稀,更像是融化后的冰棍儿,而非冰淇淋。这种口感跟之后吃的其他Gelato都完全不一样的。

蔓生明灭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川中五日 (4人喜欢)
- 津门漫步——从哥特穹顶到海棠花影 (5人喜欢)
- 三月桃花雪 (8人喜欢)
- 京都冬末 | 二访天龙寺,及金阁寺 (4人喜欢)
- 山水清寒,草木希音——2025月历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