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可上天‖吃货志

青精饭,又叫青䭀饭,是一种用南烛草木叶的汁水蒸制的饭食。 这种饭食并不像蛋炒饭那样家喻户晓,甚至在食录氏第一次听说它的时候,还当是什么小众的饮食,原以为不值得一写,查过资料才发现,哼哼,它居然是个深藏不露的扫地僧。

庄子作《逍遥游》,想必大家都曾背过,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鲲鹏,是一个烤架放不下还是成为高考过后被撕去的一页伤疤,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叙写寿命长短之比较时有这样一句话: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彭祖因为活得久所以很有名。众人皆知,活得久的名人,他们身上的故事一般都比较多,逸闻轶事一抓一大把。彭祖自然也不能免俗。毕竟青精饭的第一段缘,就结在彭祖的身上: 彭祖云:大宛有青精饭先生,青灵真人藿山道士邓伯元者,受青精饭法。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 一位名叫邓伯元的道士,将制作青精饭的方法告知了彭祖。这短短一句话只道出了青精饭的出处,再没有更多的记载。由此可以猜测,陈元靓自己对这个故事大约也是道听途说,所以并没把青精饭的制作方法以及其效用一并记录在册,使后人了解。 只要他再翻翻古籍就能知道,南朝梁人陶弘景所著《登真隐绝》中就已经记载了青精饭的制法: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合煮以后,取其汁浸泡米并上锅蒸制,蒸到米饭呈青色以后取出暴晒,直到晒干为止,如此反复三次方才算是完成。

通过如此繁琐的步骤蒸出来的青精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其实早在晋代,葛洪的《神仙·王褒传》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谜底: 太极真人以太极青精饭上仙灵文授之,可按而合服,褒按方合炼,服之五年,色如少女。 写《洞箫赋》的王褒,在按照方子吃了五年青精饭以后,不仅没有长胖增重,反而容光焕发,如同一枚昳丽少女。 等等,您先等一会儿,王褒是男的吧?为什么吃了青精饭以后会长得像少女啊???这什么神仙饭食,吃了还能变性的吗? 这固然是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意在表示服食青精饭会使人返老还童,容颜变得越来越年轻姣好,却也从侧面反映出青精饭的效用——青春永驻。就和杜甫在《赠李白》中写到的“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是同一个意思。 在杜甫生活的唐代,众人对于长生不老都有着炽热的追求,或者不该局限于唐代,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从未动过这样的念头:如果能活得久一点就好了。总之,青精饭成为了他们推崇备至的食品之一。诗人陆龟蒙也曾写道: 旧闻香积金仙食, 今见青精玉斧餐。 自笑镜中无骨录, 可能飞上紫云端。

既然青精饭这么厉害,为什么吃过它的人莫说长生不老、便是长命百岁的人也没几个呢?食录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那么让我们再来仔细研究一下它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合煮; 第二步,取其汁浸泡米并上锅蒸制; 第三步,蒸到米饭呈青色以后取出暴晒,直到晒干为止,如此反复三次。 这看起来也并不很难,和把大象关进冰箱一样只有三步而已,好说。先从原材料找起,南烛——南烛是什么???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南烛也叫南天烛、南烛草木、男续、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乌饭草、墨饭草、杨桐,南烛中红色的那一种,也被称为文烛。 论异名来说,南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食品界的冯梦龙,出一篇文换一个笔名,肝爆了多少人的脑容量。以至于每次读明清小说看到陌生的作者,都要忍不住怀疑一下是不是我们的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 正因其异名众多,所以对于南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后世也有着不同的猜测。有认为南烛是今天的南天竹的,也有说是乌饭树的,还有说是乌饭草的,争执至今不休,也永远无法停止。 毕竟,从来没有人能用自己的长生不老,去证明青精饭效用的真实性。 不过话说回来,青精饭的确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不是出自任何神话故事,不带任何玄妙色彩,单纯是由于制作青精饭的原材料,南烛。药圣孙思邈就有一笺方子写到,“南烛煎,益髭、发即容颜,兼补暖,又治一切风疾,久服轻身明目,黑发驻颜。” 宜于胡子生长,又能补足阳气,治疗风寒等病症。服食得久了,甚至可以使身体轻盈舒畅,双目明亮,使头发保持黑亮。有这么多的好处,即使青精饭不能真的使人长生不老,也总能延年益寿。所以方士们拿这些方子来哄哄想要长生不老的皇帝,也算不上欺君吧。

至于长生不老,大约真的只能存活在人们的企望当中。食录氏也曾幻想过,如果普天之下每个人都能长生不老,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越来越拥堵的交通,越来越短缺的粮食,漫长的生命没有尽头,只能无休无止地行走下去。人生如同一条汲干了水分的河流,土壤成为最可望而不可即的归处。到那时,如果再有一碗长生不老的“青精饭”摆在面前,你还愿意一试吗?
【知乎通道】维京传统视觉作坊 【微博通道】@维京姑凉_ 【微信通道】维京的传统视觉作坊

【B站通道】维京l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