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HIV?什么是AIDS?关于你想要问艾滋病的防治常识都在这儿了
前段时间我们跟中国红丝带网(是一个全国性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聊了聊,说到艾滋病,虽然近几年向大众普及的范围变广了,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人对艾滋病有误解,国内现今至少有几十万的人,每天生活在“恐艾”的焦虑之中。所以了解必要的相关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十分有必要。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HIV,是一种能够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毒。艾滋病病毒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且并不立即导致艾滋病。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之前可以健康地生活很多年,而且如果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质量。

2.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简称AIDS,艾滋是音译。
艾滋病是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之后引起的人体免疫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不良健康状况疾病。艾滋病病毒通过破坏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人体。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人体失去了抵抗疾病的天然力量。在这个阶段,各种疾病开始侵袭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体,这个人就被称为艾滋病病人。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们会通过以下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A.无保护的性行为
如果一个人和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而不使用安全套的话,他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性行为包括阴道性交、肛门性交和口交。
B.不安全的血液、共用注射器和使用未正确灭菌的医疗器械
如果一个人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针头或者注射器用于静脉吸毒、取血或者任何有刺穿皮肤行为的活动,他/她都可能会被感染。
输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也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如注射器和解剖刀之类的外科设备,甚至是使用过的用于静脉注射和血液传输的设备如果未经正确的消毒,都可能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C.母婴传播
母亲如果是感染者的话,可能会通过怀孕、分娩和哺乳的过程传染给孩子。

4.艾滋病感染有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感染期;第二阶段:无症状期;第三阶段:艾滋病发病期。
第一阶段:急性感染期
刚刚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2-4周内,一些人会产生流感一样的症状而且可能延续数周。这是人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急性感染期内血液中有大量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但也有些人在这个阶段感觉不到异样。这个阶段因为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一般的HIV检测难以测出感染,需要通过核酸检测才能检出病毒。
第二阶段:无症状期
在这一阶段,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活跃并缓慢地复制,人体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不适。如果感染后没有服药,这一阶段有可能延续10年之久,也可能更短。对服药的人来说,这一阶段有可能延续很多年而不发病。潜伏期接近尾声时,人体内病毒载量上升,CD4细胞计数下降,感染者随之出现症状,进入第三阶段 ——艾滋病发病期。
第三阶段: 艾滋病发病期
发病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最为严重的阶段,临床标准为血液中CD4细胞计数降到200/立方毫米以下。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不停地出现各种症状,也叫作机会性感染。如果没有治疗,发病后通常在几年内死亡。这时因为体内病毒载量很高,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5.窗口期是什么?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6.什么是机会性感染?
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难以抵抗各种传染病和恶性肿瘤,这些感染被称作“机会性感染”,因为这些感染利用了脆弱的免疫系统提供的机会。
7. 什么是CD4?
CD4-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一简称为CD4细胞。T细胞是白血球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人体内有二种主要的T细胞,其中一种就称为CD4细胞,在T细胞的表面。这些CD4细胞又称为免疫系统的「辅助手」(helper),能指挥身体对抗微生物,例如病毒。
由于HIV的攻击对象正是人体的CD4细胞,因此CD4计数能够直接反映人体免疫功能,是提供HIV感染患者免疫系统损害状况最明确的指标。正常成人的CD4细胞为每立方毫米500~1600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CD4细胞可能会出现进行性或不规则性下降,提示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了严重损害,当CD4细胞计数小于每立方毫米200个时就可能会发生多种严重性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8. 吸毒可能感染HIV吗?
毒品和艾滋病病毒感染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1)传统毒品,即流行较早的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注射此类毒品曾经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当注射吸毒成为一种群体行为,易发生共用针具,进而通过针头上和针管内的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
(2)新型毒品:又称合成毒品、娱乐药物、致幻剂等:新型毒品种类千变万化,包括常说的冰毒、“奶茶”、“浴盐”、小红豆等。
有些年轻人常错误地认为新型毒品很炫酷,但新型毒品会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活动,使人丧失理性判断能力,极可能诱发无保护性行为,甚至发生群体性乱或性暴力侵害。而吸食者之间的性行为是缓解兴奋或者说增强兴奋的重要方式,在药物作用下,长时间、非固定性伴的无保护性行为很容易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
9. 口交有感染风险吗?
口交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概率较低,但如果口腔、阴道或阴茎有溃疡,牙龈出血、或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还是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10.日常生活接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吗?
HIV只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接触不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宫颈分泌液、羊水等。而唾液、汗液、尿液、粪便等在日常生活中不传播HIV,因此不会通过空气、喝水、触摸等传播,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HIV。
11.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吗?
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性病的感染与传播。
正确使用安全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前应特别留意安全套的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确保安全套不过期;
戴上安全套前,需要分辨安全套的正反;
要将安全套前端的小囊捏瘪,排出空气;
每一次性行为都要使用新的安全套,不重复使用;
同时佩戴多个安全套并不会更安全,反而会增加破裂的危险;
全程都要使用安全套:即在阴茎接触阴道、肛门或口腔之前,就要戴上安全套;
良好的润滑对防止安全套破裂是很重要的;
只能使用水性的润滑剂,油性润滑剂容易造成安全套破裂;
射精后应立即抽出,注意安全套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认真考虑去医院或相关机构进行咨询检测,并采取药物预防和紧急避孕措施,不要心存侥幸。
安全套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使用安全套,不应把决定权交给对方,在对方坚持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应拒绝发生性行为。
12.现在有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吗?
目前有十几种HIV疫苗正在进行试验,然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HIV感染。
13. 什么是暴露前预防(PrEP)?
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是指为有高危行为且未感染艾滋病病毒者使用抗逆转录酶病毒(ARV)药物以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PrEP的目的是为防止暴露于HIV高危环境下导致的感染,所采用药物的有效成分与HIV感染者为了控制病毒数量而每天服用的部分药物相似。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暴露前预防应作为防治艾滋病综合服务包的补充预防措施。暴露前预防用药如果和安全套或其他预防手段结合使用,预防性传播的效果还会更好。
中国尚未出台相关的指南和规范。
14.什么是暴露后预防(PEP)?
暴露后预防的全称是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也叫作阻断药,是怀疑艾滋病病毒暴露时(如高危性行为,职业暴露等)及时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阻断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它要求在72小时内尽快口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尽可能减少转为HIV阳性的机会风险。这类药物可有效阻断HIV的自我复制及人体感染。根据医嘱,需要连续28天每天服用两到三颗药物。PEP并不总是能保证曾暴露在HIV高危环境下的人士不被病毒感染,也不可以作为常规的预防措施。
PEP措施对什么人有效?
对于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以及偶然发生高危暴露的人士,如:无保护的性关系,共用针具吸毒或遭受性侵犯的人士,PEP是可以采用的,但PEP并不是预防HIV感染的一般替代措施,一般预防措施主要是指正确并长期坚持使用安全套,或者洁净的非共用注射器具。
15. 怀疑自己感染了,到哪里可以获得检测?
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
需要检测的人可以求助于最近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门诊,V=Voluntary, C=Counseling, T=Testing)。卫生部门设立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及检测试剂等方面都符合国家标准,能保证检测结果和咨询的准确性,并且是完全免费的。
自愿咨询检测门诊通常设在当地疾控中心、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部分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也可以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还有一些社会组织也能够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快速检测及咨询服务。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目前使用的艾滋病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已经实现了检测结果的“立等可取”。
16. 自检有好处吗?
运用新的艾滋病病毒自检法,人们可以在私密和方便的环境中,使用口腔黏膜或手指点刺血液来进行初筛检查,在20分钟或更短时间内就可获得检查结果。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不能确定是否感染,应尽快到具备诊断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确证。
2016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艾滋病病毒的自检新指南,让人们在了解自己的艾滋病病毒状况的同时,也鼓励其伴侣接受检测,从而使更多的人知道自身感染状况,并采取行动。
17.网上购买的检测试剂可以用于自我检测吗?
我们注意到确实有人在网上购买检测试剂用于自我检测,这些试剂包括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试剂(俗称唾液试剂)和血液检测试剂等。
然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操作和结果判读都应经过培训。
建议前往区县的疾控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部分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等有资质的自愿咨询检测机构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更了解检测试剂及相应的操作规范。
无论什么检测方式或方法,核心目的都是扩大检测,进而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也体现了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
18. 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实名检测会不会导致受检者个人信息被泄露?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检者的个人信息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只限于承担检测工作的医务人员知晓,医务人员依法对受检者的个人信息及检测结果承担保密义务。无论是实名检测还是匿名检测,受检者的隐私权都依法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公开受检者感染HIV信息的行为均属于违法,应依法受到追究。因此,不必担心接受实名检测会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
19.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隐私权的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定?
《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规定,医生在执业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来保护患者的隐私,否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 艾滋病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艾滋病目前尚无治愈的药物,只能进行抑制病毒复制的治疗和对症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抗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使用抗病毒药物后不会立即见效,有的需要几周甚至是几个月才会见效,而且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所不同,一般与用药开始时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在用药过程中一般采用检测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指标判断治疗效果。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从而使病人的免疫系统避免遭受艾滋病病毒的进行性破坏,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病人在治疗的同时,可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目前艾滋病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其他都是辅助治疗;具体对症治疗和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医嘱进行。
(2)治疗和预防机会性感染:预防机会性感染用药,及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针对不同病原感染,如抗原虫、抗细菌等,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21.什么是“依从性”?为什么强调病人对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
依从性是指病人依从医生制定治疗计划的程度,指有规律的服药、不忘记服药和在正确的时间里服药。
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需要终身服药的过程,因此病人有可能由于没有出现症状、服药过程中产生的毒副作用、怕被人发现或者服药疲劳等原因,未能坚持有规律的服药。
感染后的抗病毒治疗原理是通过免疫重建和抑制病毒的复制最终实现降低发病和死亡。不按照医嘱规律服药会大大降低病毒抑制的效果,且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病毒,造成治疗失败。
22. 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是什么?
艾滋病的早期治疗是指在发现感染后,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体内病毒复制就已经开始,会逐渐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及早治疗能够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上述损害的发生机会,使免疫功能恢复并保持正常水平,所以早治疗对抑制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繁殖,保持机体的抗体水平和健康有很大好处。
国家卫生计生委已调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对于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新标准均建议实施抗病毒治疗,即“发现即治疗”。
(1)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感染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来自欧洲和北美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时的CD4免疫细胞数越高,其艾滋病相关疾病及死亡的风险越低。例如:CD4免疫细胞计数小于250时开始治疗的死亡风险是CD4免疫细胞计数大于350时开始治疗的4.35倍。
(2)早期治疗可以促进免疫功能重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其CD4细胞计数的恢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增长期,发生在治疗后的最初几个月内;第二阶段为缓慢增长期,紧随第一期之后,以CD4细胞的缓慢增加为特征。第二阶段CD4细胞的增加比第一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它意味着真正免疫重建的开始。有研究表明,治疗前CD4水平决定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否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疫重建,治疗前CD4水平高者可获得更好的免疫重建。
(3)早期治疗可减少机会性感染风险
无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时间长短,CD4细胞水平高低,一般来说,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就会对机体造成全身多器官的损伤。例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合并病毒性肝炎会使病情进展更加迅速,出现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肝功能衰竭等,如果通过抗病毒治疗重建免疫功能,就会降低免疫激活和炎性反应,延缓肝脏疾病进展。心血管疾病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重要的死亡原因,占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死亡原因的10%左右。研究表明:若更早地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地降低这些风险。
(4)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带来的损害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早期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药物对身体的损害。因为早期身体的免疫功能尚未严重破坏,清除药物对自身损害的能力较强,所以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就较轻。
(5)早治疗并不增加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性
早治疗并非容易导致耐药。艾滋病病毒很容易变异,抗病毒药物的压力会增加病毒变异的可能,从而导致病毒耐药。但是,没有病毒复制就不会出现变异和耐药。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尽早控制病毒复制,反而不容易导致病毒耐药。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显示,23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早治疗,8年内耐药比例约为7%,这个比例和没有进行早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的耐药发生率基本一样,并没有增加。
(6)早治疗可以降低传染性
抗病毒治疗后,如感染者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抑制体内的病毒复制,可使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明显下降甚至检测不到,随之生殖道及其他组织的病毒载量也会下降,客观降低了传播病毒的风险。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作为有效的预防策略已经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
更多阅读:http://www.chain.net.cn/info/3/
更多有关咨询请关注以下公众微信号:

青少年全力以赴:免费咨询

红丝带网:信息交流、科普
本文原作者:中国红丝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