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二十年”-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起于鸦片战争,终于抗日战争,用最精炼的语言,讲述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和发展史。蒋廷黻作为留洋学者、历史学家、外交家,试图从最深层次分析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历次改革变法失败,以及哪种道路才可以救中国这几方面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
虽然«中国近代史»篇幅很短,但其学术水平之高令人惊叹,根据蒋廷黻的阐述,中国落后的原因是陈腐的眼光和世界观,不熟悉国际规则,士大夫清议误国以及看重名誉重于国家利益,改革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并没有触及政体改革而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救中国最佳道路是“三民主义”等等。这些观点几乎涵盖了当今所有近代史的论断,鉴于成书的年代,蒋廷黻不愧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之执牛耳者,其他很多近当代近代史研究不过是为其做注脚罢了。
«中国近代史»成书于1938年,面对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华的咄咄气势,以及中国面临亡国的命运,蒋廷黻尤其感慨中日近代变革的差距。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42年,而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如果清政府能够在鸦片战争后励精图治,实施变法改革,就可以领先日本至少二十年,这样也许中日的命运就将会逆转,而中国也许就已经走上了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