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她比我丑
原写于2016.10
===
有些歌呢,对我讲的就是本色哈哈哈,也就只能自己私下听听,拿出去分享是万万不敢的,除非是非常非常亲近的朋友。因为,应该有很多人,尤其是男人,对这首歌应该有道德评价吧。
我觉得这好像是大陆一直以来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中,太把道德评断置于第一性了。连我们中文系的课本都是,重思想性,轻艺术性。大二写给老师的邮件我问,思想性和艺术性,到底何者第一?老师回答总结起来就是,伟大的作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当时挺不满的,觉得老师是打太极,后来自己读的东西多了,才感觉真的是这样。
恩,华语乐坛中,我最喜欢港乐也就正基于此。词人们不回避人世间的每一种情感,即使婚外恋又有什么关系,词人只负责描摹场景,从不加入道德评断,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由听者自行决断。
最苦涩就是听吴哥窟这首。
通篇都是一个小三的苦,你会同情她、尊重她,因她也是感情中真心付出的那一个。感情本来就是不知所起,不该指责,也指责不了。但是不加入道德评断就是说是在鼓励第三者行为吗?“感情中不被爱的那个才是第三者”的屁话?不是的啊,你看身为情人,她是那么的痛苦,背负了舆论的压力,心爱的人也常常周旋在二人之间,无法顾及到她,她是这段感情里,不能被承认,不能有名字的那个,最终带着不能说的秘密,只能远走,埋没在莫高窟的历史的尘埃中,唯有一方晚空才是爱情的见证。这么痛苦的情感之路,没有结局的未来,又是何必呢?人为什么要自讨苦吃?音乐外的人谁还会想去做小三,就算陷入了不伦的恋情中,也只想尽快摆脱了。
借景抒情的好处就是景语皆情语,含蓄蕴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境。比如有部电影,敌对双方的两个国家的军人产生了爱情,嗯同性恋电影。。但是剔除同性这个元素,置换为一男一女也是可以成立的,“我”和“她”并不一定就是两个人了,私情与家国,彼此敌对的立场,又要怎么选呢? 啊,难怪我们模糊印象中很小很小时候的事情大多都是惊吓、害怕、难过、恐惧、不满等一类负面的情感,因为相比喜剧,往往震撼人心的,都是悲剧啊。
不过,我还是喜欢happy ending!!嗯,就是介么俗气哈哈哈!!!
最近几年都比较喜欢老歌。。昨天终于把Kelly的她比我丑给下载到了。失恋时一定要唱的歌曲有木有!!!
是啊,你看国语歌里,被甩了都是我的错,是我对你关心不够,是我不懂得你的心思,是我是我都是我,诶你是不是有病啊?!不管谁的错比较多,可是都已经失恋了,都已经很难过了,你又何必装大度呢,再去纠结谁错的比较多有什么意思啊?就说那人哪有我的半分好?!就往死里骂呗??所有的不甘、愤懑、伤心,你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还有什么好隐瞒,还要顾什么大度的形象,还戴什么面具呢?面对自己,就是要诚实啊,诚实地承认,我伤心,我嫉妒,我恨你。像这首歌唱的一样,哪怕我祝福你们白头到老,也是因为你配不上我。
但是这首歌里还是有那种对昔日爱人带着一点爱的心软的感情在的。其实这就是通常失恋时的心情吧,那一刻真的很恨他,但是情绪过去了,又希望他好好过,觉得纠缠没有意思。其实这都是正常的情感啊,为什么要向国语歌那样,把自己唱得悲情,压着不好的情绪,努力做个好人。在那个愤怒的顶点上,就让负面的情绪占据主导啊,发泄了,排解了,才可以转身重新上路吧。哦,我猜被渣的心情就是这样的吧,因为我都没被渣过啊,哈哈哈。
不过忘了是谁,就记得有次听个男的叨逼叨感情经历,被劈腿了,都忘了对方说了什么囧就记得其实我心里很不耐烦,但为了照顾他受伤的心灵,还是用搞笑的语气说出来,“狗男女,去死吧。你就直接说出来吧,又何苦为难自己呢”,男生默。印象超级深刻是很久之后来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他妈早就想说这句话了。
啧啧啧,我觉得我们啊,都被套子套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