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8
十年前,离开家乡,合肥—长沙—苏州—武汉,兜兜转转一个圈,很多东西拥有了又失去,很多事情拿起了又放下。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没有感受到死无葬身之地的意思,只有一种再也回不去的感觉。
十年之前,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珍惜的一切留在身边,认为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开始了写字。有人说,写字是用来抵住遗忘的,抄单词、抄课文可能都是这个原理吧。生活里我们不断地写便条,贴在冰箱上、电脑屏幕上、日历上,但是便条有时候也会掉,所以还有些人,选择纹在身上。他们想抵住时间的流淌,抵住遗忘。
十年之后,我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可以只谈现在,只看未来的人,除了季度汇报和年度总结例外。认为还未老去的时候,喜欢回忆,也许是一种幼稚、懦弱、不成熟的表现。过去,成为我刻意遗忘的部分,我不再是一个总是会想起过去,安静的时候点一支烟,发一会儿呆,码一会儿字。文字,也因此失去了意义。
作为一个长的像30岁的伪中年人,我好像真的学会了遗忘。十年前开始学习遗忘的时候,给自己最平淡也是最合适的祝福是,每天清晨能够微笑着醒来,最好还能想得起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发现枕头上没有口水的痕迹,被子没有拖在地上,耳机没有缠在身上,窗帘是拉上的只是刚刚好留了一点缝隙,阳光透进来洒在床边,我的脸藏在阳光的背面,就这样开始新的一天………在不断学习遗忘的过程中,最终明白,每一次失去一段记忆,最让人悲伤也最让人充满希望的地方在于,每一次失去一部分其他人包括你自己在内再也不可能认识的你,你都必须要全新出发。十年后才领悟,你以为你每一次遗忘,都是掀翻棋盘一般的重启,其实,你只是给自己的下一段旅程新添了一份厚重的行囊。
如果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三维空间,而是四维、五维甚至六维,那么一切都是具象化的存在,包括时间,甚至包括记忆。在那些人类感知不到的空间里,记忆,就像是扭曲成一团的画面,真实的存在着。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它们飘飘荡荡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等待着有一天你觉得似曾相识,可能会恍然大悟,或者什么也想不起来。无所归,也因此无以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