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摊
我们这边的古玩市场,只有崇仁路以经营纸品为主,卖些书籍邮币票证什么的,也有几家瓷器杂玩小店。我很少去。最近一次去是一六年春天,花五十块钱买了一本小人书,《山乡巨变》,周立波原著,贺友直绘画,卖家用一张玻璃纸包着,很珍视。我也非常喜欢。贺友直的连环画作品很多,每页画面都是很精心的一幅作品,抵得上普通画家的巨作。一本小书,比一部精印的画册更有翻头。
两年多没去那个地方了。自从眼睛不好,不怎么看书,也不买书,更失去了去的动力。
徐东也有几家相对固定的书摊,还有两家旧书店,周日去逛,总要顺便看看。他们的旧书多半来自日渐凋落的旧家,是老学者老干部们的遗物,政治意识形态气息很浓,可挑可捡的不多。八九十年代的各类读物则印制粗劣,盗版夹杂,毫无价值。偶然出现一两本有点意思的老书,要价太高,买不起。
香港路有两家卖精装书的摊子,一家以经营收藏类图录画册为主,吸引了不少人在那儿翻看。我是个最不爱看图录画册的人,从没翻过。一家卖艺术类读物。他眼光很好,挑的书既珍稀又文气,很打动人。今年在那儿购得白石的草间偷活一大册,朋友喜欢,送了。他又帮我搜来一本。他还有几套精印的笺纸,我特别喜欢。如今笺纸快要被人遗忘,藏一套不为过。我拿在手中掂了又掂,终于没有藏。年纪和眼睛都不允许我有过多的爱好,藏瓷已然过奢,别的就放一放吧。
还有一个卖旧书的老头儿,好几年了,每周六风雨无阻地摆他的摊子。我在他手中买书最多。他很神,一种书我买回一套,下周他会再摆一套。我问他究竟有多少套,他说没有多少,也就两三套吧。这两年他的书也少了。他手中总是捏着一大把一元的票子。书开价不高,我一般不还他的价。
昨日逛香港路,地摊有一个卖老书的,卖的全是晚清民国的手抄医书。一角有一套烂兮兮的红楼梦,封面糊着牛皮纸,捡起来翻看,竖排繁体,年纪够老,里面有缺页,竟用细细的蝇头小字抄在宣纸上插入其中都补齐了。他说曾经有个老教授翻过,书上有记载,是民国二十几年的东西。我翻版权页,一套六本,版权页不在第一本就在第六本上,都没有,只有一页广告,倒真是民国的。向那用蝇头小字抄书的前辈致敬,我问了一下书价,他说要九百元。还一口价,也不是买不得。但我没有还价,将手中书放回去:百二十回红楼,我有好几套,要买也只是买个民国味儿。算了,家里不能再添东西。
家中堆着书,有旧字纸的香味可闻,已经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