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吃过最难忘的美食
查看话题 >食旅行 | 泉州三天我都吃了什么?什么值得吃?理性吃喝超10家小店
被八组的帖子安利后就对去泉州一直执念很深,拉上好友国庆放假立马走。
这次去了三天,初衷就是吃,以小食为主,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时间吃海鲜,泉州的饮食就跟闽南的粽子一样,被鲜甜的淀粉勾芡牢牢包裹,味道清淡但不太清爽,不好消化,芋头和花生最常出现在小食中,建议跟我以觅食为目的的人备好健胃消食片。

如果你想去体验秀丽风光,那泉州不适合你,如果你是想体验一种“野蛮肆意”的市井生活,那么泉州值得一去。
逛吃泉州最方便的就是搭乘21路公交车:

三天我去了以下几家:
1. 燕支巷灌汤包 2. 秉正堂四果汤 3. 茂正林绿豆饼 4. 旺角肠粉 5. 后城面线糊 6. 侯阿婆肉粽店 7. 康庄满煎糕店 8. 阿芬卤面 9. 东兴牛肉店 10. 爱阿四果汤 11. 潮福楼 12. 群众牛肉小点 13. 巴浪鱼咖啡馆
爱上的:旺角肠粉、侯阿婆肉粽、东兴牛肉、康庄满煎糕、巴浪鱼咖啡馆
遗憾的:姜母鸭(香死个人),蘸水,小安记手工麻糍,临家闽南菜,霞州钦仔快餐小吃店
1. 燕支巷灌汤包

饥肠辘辘在泉州吃的第一餐,店里多是本地人,桌前的蒸笼叠得老高,点了特色灌汤包、水晶虾饺和什锦汤。

灌汤包无功无过,汁水容易被猪肉馅吸收,难爆汁口感更像普通小笼;水晶虾饺出乎意料得好吃,外皮晶亮,虾塞得满满的,特别在于加了芹菜,鲜味倍增;什锦汤清淡可口,搭配鲜美的点心最好不过。

2. 秉正堂四果汤

秉正堂是泉州四果汤的连锁店,我去的是天后宫旁边的总店,因为舌尖的名声门庭若市,让我怀疑全泉州的游客都在这里了,排队先付7块钱拿卡,再用卡去点餐。

何为四果?就是三样配料加一份石花膏,石花膏则是从石花这种食用海藻提炼出的。秉正堂的配料选择很多,水果、豆类、芋头芋圆、银耳十几种。

实话说,四果汤不太合我口胃,作为一碗闽南“糖水”,的确对得起糖和水两个字,但正因为只能尝出糖水混合物的口感,才让我诟病,因为我个人偏好像杏仁露、芝麻糊此类的用料十足的原汁糖水,石花膏本身无味,存在感很低,配料无法融合,除了能多给汤增加甜味,很普通,高温里解暑倒是不错。
3. 茂正林绿豆饼

从天后宫出来,往左手边走就到了这家绿豆饼家,小店一家,摆在橱窗里的糕点不多,绿豆饼是在店内现烤的,7块1条,1条4个(7在泉州是幸运数字吗?)

趁热吃,一口就是半个,跟想象中出入不大,传统中式糕点的软油皮,让我想起采芝斋的月饼,但和采芝斋的用料抠门不同,绿豆馅特别足,温热又香甜,甜度不会太过,平时吃完中式糕点要喝一杯茶清嗓,配这个只需要一口。
4. 旺角肠粉

晚上去了华大学生街觅食,无奈错过蘸水(华侨校友同事的极力推荐,据说是学生街零差评的隐藏美食大佬),偶遇一家肠粉摊,我的广东胃又在莹莹作响。

摊位主打印尼捞面和双蛋肠粉。肠粉,真的,太好吃了,或者说,正宗。抽屉肠粉,用的纯米浆,奶白透明,两颗鸡蛋包裹着,蛋香浓厚,粉皮香糯,酱汁鲜而不咸,辣椒酱也是老板娘自己做的。
老板娘健谈得很,从肠粉说到自己的人生经历,说道自己家三代做肠粉,来泉州14年,对泉州无感,想舍去摊位却怕食客吃不到自家肠粉而遗憾。这点,也是泉州给我的魔幻感,好客却隐约有种排外感,让人很难道清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5. 后城面线糊

又是传说种上过舌尖的美食,虽然我没看过。要找到店,必须要跟着导航走。慕名而来的人也不少,面线糊也是面线底,随喜好添配料,配料从陆地到深海都有,特色的话是加大肠,醋肉和油条。

面线清淡,胡椒味凸出,按照闽南的惯例,糊感重,因为卖得快,配料消耗快,旁边厨房很快端来新鲜的,蟹肉不是蟹肉棒,而是蟹腿肉,大肠入味,油条大而脆,单吃也好吃,早上一碗清爽的面线糊,对胃很友好。
6. 侯阿婆肉粽

本次吃行记忆最深的一样美食,集合闽南风味于一身。如果去泉州只吃一样小食,我会推荐粽子。
相对福建,我们日常吃的粽子其实都算北方粽,印象中蔡澜先生提过,北方粽口味单一,南方粽子口感复杂许多,像这家的招牌干贝肉粽,馅料丰富:干贝、猪肉、虾干、香菇,蛋黄相辅相成,再淋上像花生酱和沙茶酱等混合酱汁,闽南的甜鲜味全裹在这只粽子里了!
7. 康庄满煎糕店

这家店也不能错过,老夫妻经营,大伯做糕,大妈切糕,10元就有大半片,够四个人分。

满煎糕看上去普通得像一块海绵,没想到竟然如此让人按捺不住食欲,但还是要忍住,放凉吃最好,再配上豆浆。

糕体跟铜锣烧相似,但是空洞更大,也更加厚实Q弹,基础配料是红糖+芝麻,升级版额外再加冬瓜糖和花生仁,坚果和糖混合炒出的焦香,全然たまらない。
8. 阿芬卤面

卤面跟四果汤一样,都是漳州的美食。出发前看泉州本地公众号推荐的,也是夫妻店开了十几年。

不同价格不同配料,可以选择面或者粗细米线,卤面的汤底看上去清澈,其实还是稠的,相比面线糊,我更喜欢这个,汤头甜甜的,配料大方,有笋干、豆干、腐竹、肥肠、鸭血、花生。
吃到这里,我算发现了泉州的饮食另一大特点: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9. 东兴牛肉店

招牌粗暴,老板娘也很霸气的饮食店,像大众食堂。除了牛肉,还有粽子,菜饭,小菜可以选。先点了一根牛排和一碗牛肉羹,后来加肉粽的时候,老板娘一句:“要点什么一次点好,我们很忙的。“

第一好吃是牛肉羹,牛肉很有弹性,包裹的淀粉不厚,重点是汤头,清澈见碗底,竟然是温州鱼丸汤的味道,汤比牛肉本身更合我胃口;牛仔骨不大,炖得烂,稍微撕扯一下就能彻底脱骨,炖久了香料味很重有点刺激感;肉粽好吃的,不过还是口味偏重,加了莲子花生,跟侯阿婆的肥肉完整不同,这个粽子的肥肉部分完全融化在糯米中,淋的酱蒜味重,好吃,但还是侯阿婆最深得我心。
10. 爱阿四果汤
排队了一会但不推荐(chen2说要加上超级)
11. 潮福楼

我收藏的第一家店铺,大众评分也很高,营业时间早上九点到凌晨两点半,开在土豪的小区(猜测)门口。

这家店,只能说,期望不要太大去吃会比较好。招牌的榴莲班戟不好吃,榴莲非常少,奶油软塌塌,枉为招牌。艇仔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唯一比较满意的是蒸潮州粉粿,馅料多样,加了马蹄,调味也好,口感独特。
12. 群众牛肉小点

本打算在潮福楼吃到饱,结果没吃爽,就又回到中山南路这边,找了一家群众牛肉小点,这家店来泉州的第一天就经过过,人就不少,午饭时间来,位子都找不到,甚至还有福建的旅游团带队来吃的。

招牌是粽子、蚵仔煎、牛肉羹。点餐全靠个人魅力吸引老板娘,不然就会被忽略。蚵仔煎要挑战手速,自己拿。粽子和蚵仔煎都会加一点本地的高塔牌甜辣酱,东兴牛肉馆也是。牛肉羹不如东兴的好吃,没什么特别,淀粉偏重。蚵仔煎里加了十足的葱,鸡蛋,吃葱无能的人就不用点了。蚵仔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味道完全被葱味盖住了,说不上多好吃,但是会停不了筷子。
重点推荐:
13. 巴浪鱼咖啡馆

泉州之光,我相信有人可能会只为这个地方,就从外地赶来。

赤子空间的一楼展出摄影书籍和服装店,二楼就是这家巴浪鱼咖啡馆。上楼的一刻,我就被俘获了,在氛围上登上我心中国内咖啡馆top。一直在找寻一家咖啡店,有自己的品味,不随波逐流,结合本地文化,以赤子之心行事,留住传统却又不拘泥于形式,这里,能看出店主对乡土的热爱。

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角度都那么抓人眼球,大理石、藤椅、玻璃、木桌木椅,一个空间如此多元素竟搭配那么和谐,墙上只有简单的摄影作品,桌上铺花色桌布。咖啡馆放了很多闽南的杂志书籍,像福州的《家园》,台湾的《透南风》,可能正是南方人对南方土地海水的热忱,才让南方拥有让人心向往之的风情。

我们点了冷萃和金门王拿铁,金门王拿铁是加了金门高粱酒的拿铁,第一口,高粱酒有冲劲,细细回味咖啡的味道会逐渐上来,不胜酒力的要甚点。冷萃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味道,即使对于没有喝咖啡习惯的人。
撰文:IKA 图片:IKA & Chen2
未经授权禁止盗图转载
如果还想知道我更有趣的一面,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OneLD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