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一个福建老板坐下来喝了杯茶
我跟一个福建老板坐下来喝了杯茶,几杯茶下去,从铁观音讲到单丛,从潮汕人讲到客家,从骑楼讲到围屋。他还给我分享了一些当地经商的小套路,实在感慨闽商之强大。
一、土楼特产小菠萝。
土楼小菠萝,当地特产,长不大,味甜,10块3个,不单卖。
“有没有吃这里的小菠萝?”
“有的,很甜,昨晚还吃了五个,你们这里的菠萝真好吃。” 我昨晚还吃了有点过敏
老板笑了笑说:“ 其实这里由于气候原因,根本就不产菠萝,这里晚上太冷了,很多水果都种不活。你们看外面果农卖给你们的小菠萝,很多游客一看,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小的菠萝。于是就想尝尝鲜,基本走过路过都会买一个。“
“嗯,那也很正常,景区嘛,从外面买来,然后再进货到景区里面卖,这也是很正常的啊,我也刚好解渴,本身也够甜,这个价格也不贵。”
“ 是啊,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小菠萝这个品种,无非是大菠萝太平常了,这里不好卖,所以果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批发的时候说,我们只要那种小的你们卖不出去的菠萝。然后来到这里,就说是本地菠萝长不大,游客一听是本地的,恨不得马上试一下。然后一试,发现很甜,那是因为都是泡在糖精的水里面,你要是让他直接开给你,现场给你吃,保证不甜。
“我靠,这也行。”

看来,这就是差异化的定位,还有话术和包装。
二、土楼特产红香蕉。
“有没有发现红香蕉特别贵,说是美人蕉,外面也没有见过?“
“没有吃,觉得长得太丑了,而且一个太贵了,香蕉在我们那边也就是2、3块一斤,这里十块钱才能买两个,都赶上苹果了。”
“嗯,你不买,他还跟你说是3年结一次果,非常珍贵,这个香蕉只有我们县城有,别的地方都没有。“
“是啊,当时的确有点心动,可是实在不怎么想吃香蕉,还是忍住了。”
“嗯,其实所有的香蕉,都是一年生植物,没有三年长成的,这种红香蕉,无非是品种比较特别,在外面被人看着嫌丑,卖不动,到了景区,就变成了 “特产”了。“
“我靠,这也行。”

三、茶叶。
你看,如果你们跟团,千万不要跟导游一起进一家店,或者是如果导游叫你们买东西,你们买到的,一定是差的。
因为导游的回扣有40%
你看这斤茶叶好,原价200多,我能卖300多,但是如果你跟导游来,我必须卖你800多。
我也不想这样卖,只是待会你们走了,导游要来找我拿钱的,我如果不卖800多,我本都收不回来。
我如果不给,导游他们也是有微信群的,就会在群里抹黑我,下一次有游客来,就赶着他们说走了走了,这家店不好什么的。你说他们信导游还是信我们。
“ 不懂茶的,吓得连茶叶都不敢买了,一般都只买150以下的茶,好坏多喝就都习惯了。”
“就像干 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行规,导游也有,果农也有,我们这也有,只是你要能赚钱,很多时候就得融入进去,不然生存不了。
最后,我也没跟老板买什么,就买了他们自己种的金线莲,一两120,我爸之前在广西拖他的朋友带,十两要5000,那么一两就要500,想来,再坑也没有那个朋友坑吧。

还有一些曾经心动过想买来试试的土烟、鼻炎药、片仔癀啥的,想想还是算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