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朱自清先生深情回忆恩师(内附大量写作干货,深度好文)
“你就是朱自清?”
先生瞄了我一眼,问。
“是的”
我赶紧鞠了一躬,小声回答。
“把你的稿子给我念念吧”
先生摸出一支烟来,点上。
我掏出皱巴巴的纸稿,念了起来: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我看见先生手里的烟忘记了吸,长长的烟灰忽然掉落在他的长衫上,也不去拍掉,他的眼眶竟然红了,不看我,低头从长衫兜里掏出早已污迹斑斑的手绢,擦眼泪。
我加重了语气,一口气念完,心里得意了起来。
先生沉默半晌,忽然用手在桌案上重重一拍。
“可惜了!可惜了!”
“可惜什么?”我吃了一惊,赶紧追问。
先生盯着我,这才慢慢说了出来:
“孩子,你有所不知,现在写文章,标题要长,要通俗,要一惊一乍,要切中要害,要煽情,要做不是剧透的剧透......你这篇文章,情感、文字的力度丝毫不差,可是你这标题,只有短短两个字,如何吸引得了眼球?”
我仿佛被一记闷棍打中,呆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先生笑了笑,“只需要对标题做一些修改,立刻可以生成一篇惊世骇俗的好文,你看,我先抛砖引玉,先改成《爸爸,自从那次送你离开,你我就被时光阻隔在千里之外》,你看如何?”
瞬间如遭电击,脑际一片空灵,我脱口而出:
“《震惊,路人不顾生命横穿火车道为的居然只是这………》”
先生叫了个好,提示我继续下去。
“《一杯敬橘子,一杯敬父亲》”
“俗是俗了一点,也不错!”
......
“《父亲为了给我买橘子,居然违章穿越火车道,差点被撞死》”
“嗯,曲折多了”
......
“《父亲,你用两毛钱一斤的橘子让我铭记一生》”
“好,有强烈对比!”
......
“《父亲,您给我买的橘子,好吃不上火》、《橘子这样吃就对了,朱自清先生的养生经》”我一口气抛出俩。
“不错不错,暗合当前养生之潮流,继续继续”
......
“《人到中年才想明白的一件事:父亲为什么愿意花两毛钱给我买橘子,却不肯为我补一张卧铺票》”
“嗯,人生感怀,就是要拿中年开刀,不错不错。”
......
“《那些年,火车站还没有人贩子》、《朱自清亲历火车站黑心小贩,一斤橘子竟然要两毛钱》”,我又抛过去两个。
“好!感怀世风日下,关注社会热点,好!”
......
“《育儿宝典:就因为干了这件事,他培养出了朱自清》”
“这个视角切入得好,妈咪们肯定喜欢。”
......
“《从朱自清父买橘子的感人往事,浅谈火车站商业配套及如何做好旅客服务》、《橘子、硬座,浅析如何利用大数据为铁路旅客做好定制服务》”,我感觉脑洞已经彻底打开。
“好,着眼未来,摇身一变,又成了技术干货”先生抚掌大笑。
......
讨论结束,我深深地向先生一鞠躬,昂首走出了教员办公室。
我,叫朱自清,因为先生的不吝赐教,我在民国年间名满文坛,并在1948年离开人间。
先生后来再也没有见过,据说得了仙术,参透生死,化身为一只猫,至今仍游戏人间,好像在一个叫什么豆瓣的地方,偶尔写点段子,反正,瞎几把混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