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感悟]哈佛积极心理学|第2-5讲
前fei言hua:网易公开课绝对是乱取名的不管是整个课程还是每节课!
(我已经废到要看积极心理学来自救了)
第二讲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1967年-2000年,积极心理学形成时期,此时学术界中,消极的研究:积极的研究的比例=21:1→人们严重忽视积极因素
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原因:
1.集中研究可以让其成为现实,让其再现实中更起作用
2.快乐并非只是对痛苦的否定,不是你摆脱了消极你就同时变得积极
3.预防困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心态
*
The importance of focusing on what works.
The aim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o catalyze a change in psychology from a preoccupation only with repairing the worst things in life to also building the best qualities in life.——Martin Seligran
ALSO.
我们不单止要去修复那些损坏的,还要去建立起完好的。
*
心理弹性(resilience):一种现象,特征是积极适应的模式,即使是面对非常不利或危险的环境。
important factor of resilience:Optimism, Faith and sence of meaning, Prosocial behavior, Focusing on strength, Set goals, A role model, Social support.
即那些拥有良好心理弹性的人:
1.他们不会忽视自己的缺点,但他们会问:“我真正擅长的是什么?”→本课程的其中一个目标,发现你长处,Identify your strength
2.他们会为自己设定目标、面向未来,不单只看眼前有多糟,会看未来5、10年要变得如何
3.他们不单干。“I am tough enough to do it by myself."→”I am tough enouth to reach out for help."
4.他们有承认弱点的勇气,承认有某种需要的勇气
*
To be idealistic is to be realistic because we have a real internal need, innate need for idealism.
Questions create reality and possibilities.
*
如果我们只关心某件特定的事(当然这件事是重要的),我们就会忽视其他事情(同样也应该是重要的),甚至永远发现不了它,即便它就在眼前。
→只关心自己的缺点会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这样的人不会有多高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快乐。
→关注负面是重要的,单关注正面也是同等重要的。
被动的受害者→主动的行动者
听完这课我决定把我的优点列出一个list,我已经太长时间处于只看自己缺点并一味否定自己的状态中了,我甚至想不起上一次我觉得自己“还不错”是什么时候。确实需要扭转这种观念。
第三讲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传统心理学-疾病模型:我们感到不适是因为我们生病了→“你生病了,去治病吧。”
积极心理学-健康模型:你之所以生病是因为你的生活还不够健康
→“你生病了时因为没重视健康,去重视健康吧。”
→“如果不具备健康因素,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我们正在生病,时因为我们没有尽力做好我们本该做到的事(e.g.自我实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so call 个人成长的失败
疾病模型的top是0,而健康模型还能更往上move up.
研究表明,有效预防疾病(e.g.抑郁症)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处理其抑郁,而是注重培养能力 (cultivate capacity to deal with the negatives),而非改正错误。
培养能力就是创造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Nathaniel Brander
→这不意味着我们不会生病,而是意味着我们不会经常生病,并且就算生病了,也能很快恢复。
Strengths make health: 勇气、未来规划、乐观、人际技巧、信念、希望、职业道德、诚实、毅力、专注、洞察力etc.
这个观念的转变确实很有意思,强化了前一个主题即重视健康因素。想想一直以来自己面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脑回路,并不是非要等到生病了才去治吧?并且生病了的时候也是会想着做哪些有益健康有益恢复的事情吧?没生病的时候也一直注意清淡饮食作息规律跑步健身,为的不就是免疫系统?所以心理层面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你平常重视了锻炼了,当你在面对困境和痛苦时才能够更快地重新振作起来。What a inspiring idea.
而提到的Strenghts,消极悲观的我可以说仅剩诚实了(还是不妥协换来的),被自己对人生的无望感支配太久太久了,失去了勇气、希望和信念。现在决定作出改变,也是时候鼓起一点勇气去相信这些美好的事物了。
*
积极心理学课程的5个基本前提:
1.搭建桥梁(学科之间、学术界与社会之间)
2.改变,change(技巧、方法、工具)
3.决定幸福的内部因素
4.顺从于人性,接受其所有缺陷和优点,而不是试图从心理层面上完善它[争议]
5.幸福不仅是最终目标,还是一种道德追求[争议]
*
前提一:搭建桥梁
理想主义和善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理论结合实际。
这个世界最需要的实干的理想主义者。
*
前提二:改变是有可能的
人若想在世间有所为,面对的最显著的障碍之一就是,他们低估自己实现改变的能力。
"growing tip" statistics, 成长尖端统计学:研究对象选取的改变:大众→尖子
e.g.想要研究人类能跑多快,不应该从好的样本中取平均,而应研究赛跑冠军。
不要研究失败的大众,去研究即便身处困境也成功的人,然后向他们学习
采取这种统计方法的原因:1.与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一样,是同时也研究优秀个体,而不是将大众排除在外。2.大众能从优秀个体中获益更多,将优秀个体应用于大众。
这种统计思维蛮有意思的,应该是应了上节课所要求拥有的role model,大概看名人传记也有类似功效。也应了关注缺点的同时也应关注优点的理论。
第四讲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前提三:内部因素
e.g.终身教职、中彩票→最终都会回归原本的幸福水平→外部因素影响甚微
当基本需求被满足后(食物、住所、基础教育),收入的影响就微乎其微(除去某些极端情况例如独裁或自由体制的社会环境)
高期望VS低期望(通过降低自身期望水平) ×
正确期望VS错误期望 √ →正确的期望是相信内在的改变,而错误的期望是寄希望于外界的改变
我们对迎接幸福的准备和体验幸福的潜在可能性主要由我们的心境(state of mind)决定,而不是地位(status)或银行账户(states of our bank account)。
对说的就是我本人了,一直以来都是通过降低自身期望水平来避免失望避免受伤避免受挫,能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观念是病态的,但由于这是我唯一有能力采用的自我保护的方式而一直没能改过来。现在听完后,确实应该正视和审视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才能找到正确的期望。
*
前提四:接受人性本身
permission to be human.
当我们抑制一种自然现象时,那种现象只会加强。
Active acceptance: understanding that certain things I cannot change and certain things I can and ought to change.
前提四我之前知道了,但一直做得不够好,虽然我一直在做。允许自己的软弱,允许自己向外界求助,这两点做到了,而最后一个积极的接受,或者说臣服,还是做得不够。我接受了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但我却没去改变那些我能并且应该改变的事情。我觉得我应该开始这么做了。
第五讲 环境的力量
前体五
·向下的恶性循环:消极情绪会narrow&constrict,然后加重depression
·向上的良性循环:积极情绪会bbroaden&build,然后促进积极情绪。这种良性循环能够将我们带离我们走出上述的恶性循环。
*
Happier people are more successful, because they have more energy and work harder. It's because their pusuing sth. rather than running away from sth. What's call ' approach rather than avoidance goals.'
→快乐的人是追求sth.而不是逃避sth.
*
将自私等同于不道德是导致我们不快乐的头号原因。
快乐不是零和、负和博弈,是正和博弈→快乐是会传染的→helping others=helping ourselves→传播快乐的最佳方法是努力争取自己的快乐
I know of no more selfish act and a benevolent ac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People do what you do, not what you say.
我是一个在我妈看来很自私【独立自主的意识很强】的人,但我觉得自己其实一直在抵制否定自己的自私,不给别人添麻烦/面对重要的人可以作出相当大的让步和牺牲(曾经)/比起自己的快乐有时候会更优先他人的感受,不过现在我决定坦诚地接受自己的自私,允许自己自私,从而去追求快乐。
*
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Belief as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We create our reality.
Treat a man as he is and he will remain as he is.Treat a man as he can and should be, and he shall become as he can and should be. ——Goethe
我其实一直蛮相信和认可自我实现预言的,但我一直没用它,或者说一直没能把它用在积极的方面。回想过去,甚至是现在,都在自我暗示自己是一个很差劲、不值得被爱、很不幸(这个现在没有了)、不被他人接受和喜爱的人,然后我也确实在中学的几年时间中这么过来了。所以我打算现在试试,把它用在积极的方面,首先将自己的优点重视起来,不要再一味地盯着缺点,然后列出自己的潜能,本音,最后给自己树立自信,立flag。我一直很害怕自己的某个观念被定型,或者说拥有某个执念/坚定的信念,因为我害怕当它坍塌的时候我会崩溃,所以我一直都是”漂泊“的状态,自然也无法拥有安全感。这是一直以来我自我保护的方式,但也许就像上面说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期望方式,我不应该因为害怕而放弃,而是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心理弹性去面对风险。所以,我打算做点什么,给自己定点什么。
© 本文版权归 Callenrees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