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邮遇见一个可爱的小老头
第一次听说高邮,是在人教版八年级的课本上。高邮人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他还说淡青色的鸭蛋最好,端午要吃十二红,点点滴滴至今还在脑海里!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印象最深刻的美食文章了。
初中的我在地图上细细地找,原来高邮湖就在安徽边上嘛,心里想着总有一天要去吃吃高邮的鸭蛋的。
今年借着庆贺好友结婚,踏上了高邮的土地。

高邮是难得的江北水乡,广阔的高邮湖奠定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调。高邮历史悠久,文明史七千多年,建城史两千多年,是尧文化、邮文化的重要区域。秦朝的时候在这里设立邮亭,自此成为重要的驿站,所以高邮又称秦邮。

高邮的景点挺多,时间有限,我只去了文游台、明清运河故道、京杭大运河、汪曾祺纪念馆。这些景点都集中在高邮市的西边,再向西,便是高邮湖。
所以湖边很适合看落日。汪曾祺也回忆过,“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文游台是古秦邮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前身是泰山庙。后来苏轼路过此处,与秦少游(就是写“两情若是久长时”的秦观啦)等几位当地文人,搞了几场高端文化沙龙,吟诗题字喝酒好不快活。自此文游台一直吸引着四方文人来访古拜贤。

文游台是个幽雅的园林,几处小院楼阁,几处雕塑碑文。论自然景致,这里是数不上的。但是人文情怀却处处可见。苏轼曾戏呼秦少游为“山抹微云君”,宴会觥筹、谈笑风生的场面跃然眼前。

园林东侧有个小四合院儿,前些年被改造成汪曾祺纪念馆,通过三个展馆介绍先生的生平、成就和后人的怀念评价。

汪曾祺师从沈从文,两个人的文风都是我极喜欢的,平淡质朴。汪有次写了小说,拿给沈从文看。沈从文说,“你这哪里是小说啊,是两个聪明的脑壳在打架”。汪曾祺本来很为自己精致漂亮、充满哲思的对话得意,听了老师的话,很羞愧。从此他认真听银匠讲话,听售货员讲话,听小和尚讲话,听孵鸡养鸭的人讲话,市井上的真实的人物一个个跳上了他的笔尖。
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看他的文学成就,真真是个精怪了。小说写得真实生动,散文写得恬淡闲适,戏剧写得脍炙人口,生活小品文写得有中国味儿,写点吃食把人的口水都馋下来。
他是文学家、戏剧家、美食家、画家,最根本的,我想他还是顶酷的生活家。
这个老头儿说,生活是很好玩的,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
这个老头儿说,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这个老头儿说,这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看到不公、压迫、欺骗、失望,我们常说人间不值得,我们怀疑这个世界真的会好吗?
我想汪曾祺最大的功绩,就是用他的一生大声地告诉我们,人间很值得,这个世界真的会好的。你要爱着点什么,在困境里也认真地生活。
在高邮的最后一天,根据好友的引导,我在小巷里摸到了一家没有门头的小馆子。馆子墙上挂着菜单,五六样小面,便宜到不像话。面很好吃,汤清鲜,面弹牙。
三块钱的阳春面,也要有点仪式感。特别是在汪老先生的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