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病”
人们对自己的话语从不负责,花言巧语和信口开河都是语言的污泥河。
“孩子哭,非要等我醒来他才口渴吗?才要喝水吗?”
“我一直抱着孩子。” 我认为一直这个词用的不准确,觉得她用了欺骗性的词语。
对此不满的我,说了假寐而知道的事情。
半夜三更天,孩子哭,声声震天许久,母亲才坐起身,抱着床上伤心欲绝的心肝,却假装不知道这哭闹需要什么去平复。我之所以说是假装,是因为,夜夜如此,全天候照顾孩子的十来天,晚上3点、4点、5点孩子都“莫名”的醒来,夜夜如此的要喝奶。
今夜稍微有点不同的是,也可能是我被骂有病的原因。
起夜回来刚躺在床上,孩子翻身翻身再翻身后就开始哭闹,因为这半年来的被迫嘶喊训练,声音甚是震耳欲聋。我也不知是何原因,就想看一看他母亲此时的反应。
被吵醒之后,她开始迷迷糊糊的呓语——不哭不哭,是不是痒,是哪里不舒服啊。反复不痛不痒不过脑袋的几次询问之间以及之后,孩子的哭声一直保持在一个可以震聋的分贝,与之相对的是母亲泰然自若和徐徐缓缓的不急不慢。
其间,孩子嘴巴吞咽的时候,能听到明显分泌口腔粘液被咽下的声音,这明显是口渴想喝水。
此时,我还在假寐。过了一小会,她抱起孩子,还一直在顾左右而不言重点。
孩子哭闹声,声声揪着我的心。只是最近这些天熟悉的哭声对心的磨砺,也产生了一丝丝的免疫力。但此时,我再也假寐不下去了,起身后听到她母亲说的一句话,
“孩子要喝水,你给他倒点水喝。”
叙述至此,不知道这应不应该成为我生气的理由:知道孩子要喝水,作为母亲,却可以置此不顾而言左右,也许是懒,也许是睡意沉重的压着她,或是别的什么,这个动因不好揣测。但孩子的哭声早已把我彻底叫醒,不管是环绕房间的哭声,还是由哭声引发的揪心,此刻,我起身坐在床边。
本来我是要去给孩子喂水的,但因为上述的原因,我反其道而行,假装漠不关心。
“我不管。”
去厨房自己倒了两碗水喝。
她母亲在房间里问,是不是要爸爸冲奶,但孩子哭声依旧。她却不依不饶,还是对着哭声问了两次。我知道孩子是要喝奶,但这次不知为何却不要我冲。听闻至此,我在厨房已经在奶瓶中倒好了水,在她抱孩子出来的时候,5勺的奶粉已经融在水里2勺。
“你不知道我白天干啥了么,开车不累吗?”
“所以昨天晚上我没让你哄孩子睡觉啊,我自己哄他睡着的。”我心里想,难不成你再把我叫醒去哄孩子睡觉?一直自然而然或者被迫发生的事情,却能在她嘴里变成对我的体谅。
“我自己抱着孩子能冲奶,你也可以。” 留下她和孩子,还有3勺没有冲泡的奶粉,我回卧室睡下了。
对话中记不起来一段,但对于此件事情,她总结性的说了三个字
“有病吧。”
如果我不早早睡去呢?
在这十来天里,多半是我陪着孩子睡着的。她晚上,雷打不动的就早早的去睡了——这两天跑累了,今天中午没睡觉……
我也因为没有工作,而承担了晚上哄孩子睡觉的任务。但没有工作不代表没有想要做的事情,但她理所当然的把这些都忽略掉了。
没有工作——应该照顾孩子——没有工作——应该照顾孩子,这特么是一个死循环。
我只能每天晚上在孩子睡着之后的11点,做点想做的事情。但已至此,有时候心情全无,带着一无所获的内疚和懊恼,还有些许埋怨,睡在夜里。
今晚对她的不满,可能也夹杂着上述历史的原因吧。
而她不真诚的沟通以及对关系处理的幼稚“调教”方式,让我反感和想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