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03《战地厨师》
0.22
1、“她身材高挑,或许因为经常弓着身子做饭,所以肩胛骨有些外突。那双血管分明的手上,总是散发着洋葱、蒜末和迷迭香的味道。”
- 视觉和嗅觉,两个不同的感官交错,人物跃然纸上。这起码就已经是一个二维的人物形象了。
2、“重新开业那天,奶奶做了很多菜,摆满了店门口的推车,并在唱片机中放入了一张唱片。唱针落下,响起了古德曼悠扬的演奏,奶奶坐在摇椅上等待着顾客。”
- 视觉和听觉。
3、“一九三八年,播放广播剧《星际战争》时曾引发了不小的恐慌,很多美国人误以为真有火星人来侵略地球。然而大家对现实的担忧还不及这出广播剧造成的恐慌,很多人不相信全面战争会真的爆发。”
- 参照物笔法。有趣的参照物。
4、“国家需要你们,勇敢的年轻人!来为自由与正义而战吧!军队管吃管住,还有工资和奖金!”听到这里,我关了收音机,因为没穿袜子,脚趾冻得冰凉。”……
“人们参军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人认为自己将是挫败独裁者的救世主;有人是被正义感和名誉所驱使;更有一些人是因为崇尚暴力,觉得当兵可以为所欲为。我碰到了不少人,整天叫嚣着“打爆德国佬和日本佬的头”。
但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当志愿兵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钱。”
- 纷繁的理由之后,才讲出被不被提起的理由。表现其中的微妙心理。是不可免俗的利益和渴望。
5、“我已经下定了决心离开家人。我的脑海中走马灯似的展开想象——和那帮半大小子在一起吃饭,交到生死与共的战友,熬过严酷的训练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最后成为万众敬仰的大英雄……”
- 从深层的理由再绕回光辉的理由。又一层微妙的心理。是自我安慰也是自我期望。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序幕
0.23 1、“亚伦班长用他那短粗的手指搔了搔乌黑的鬓角。他身材并不算高,不过躯干和脖子周围的肌肉高高隆起,显得十分健壮。我总感觉他有一种猎人的气质,如果他能以美国北方的蓝天和宏大森林为背景,拍摄一张微笑着手举麋鹿双角的照片,旅游观光局肯定马上就会打来电话邀他做广告模特。但听说他的老家在爱达荷州。我脑中浮现出拖拉机行驶在广袤的农田上,穿着红色法兰绒衬衫的农民抱着一大筐土豆的情景,这也挺符合亚伦班长的形象。”
- 跃然纸上。尤其是动词“手举”“抱着”,衬托的“麋鹿双角”和“一大筐土豆”也非常有特色。
2、“她们的脸上皱纹不少,但是突出的下巴和颧骨却红润光泽,让我联想到从树上摘下后摆放了一段时间的苹果。”
- 作者在描绘人物方面真的非常有灵性,而且常将视觉与嗅觉、味觉等食物的感官联系起来。
3、“他们黑暗中工作的样子让我想起在墓地里蠢动的掘墓人。”
- 符合语境的比喻。
4、“当我询问收集的降落伞该怎么办时,莱纳斯没有回答。”
- 没有回答的回答。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一章
0.24
1、“周围是一片稍有坡度的牧草地,翠绿的绒毯铺展开去,散发出六月的气息。大概有十头羊正在吃草,牧羊人模样的男子迈着悠闲的步子,带着牧羊犬走在草地上。在他背后很远的地方,黑烟正摇曳着升上天空。
有人留在故乡不愿离去,也有人被战火烧毁了家园,只能踏上寻找住所的旅途。成为难民的法国人专心致志地走着,连看也没看我们一眼。
……还有些士兵正在剃胡子,下巴上全是泡沫。这里没有前线那种充满杀戮的空气,连时间的流逝都悠闲许多。空气里满是针叶树冲鼻的气味,可能是因为积了不少落叶吧,土壤也很柔软。”
- 战争不是只有炮火、杀戮的。写战争等危机场面,不能忘了还有炮火以外的衣食住行,还有人类以外的世间万物。同样的,任何重大的主题,都有更广阔的空间,才能从容呈现。仓促和盲目的用力刻画,都无法比能够舒展的空间更生动。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二章
0.25
1、“他梳着三七分的发型,两眼之间的间距很大,总让人感觉像一条鱼。”
- 哈哈哈,绝了!真的非常佩服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笔力。我也看见过两眼间距较宽的人,只觉得有些异样,但是从来没想出过“像一条鱼”这样贴切的联想。
2、“要是偷点好吃的东西倒还能理解……对了,难道说小偷就是因为它不好吃才偷的?
我是说,小偷会不会把它偷走之后就扔掉了,这样他就不用再吃蛋粉了吧?”
- 有道理啊,难以理解的事,反过来也许就说得通了呢。设计情节的时候也是,正面设,反面也可以设。
3、“我仰躺着,一边盯着天花板一边听他说话。我想捂住耳朵,可又做不到。正在打鼾的战友突然从喉咙里发出咯的一声,换作平时我早就笑起来了,可是现在我笑不出来。”
- 侧面描绘人物情绪。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要用形容词、比喻句来表现其强度或感受。像这样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也能让读者明了。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二章
0.26
1、“我估计他的双亲一个有着天使般的卷发,另一个则长了一张长脸,结果最后生下的他看起来就像是一匹顶着金色鸟巢的马。
论长相分明是他比较见不得人,可麦克一看到我的脸就笑了出来。”
- 哈哈哈哈,在塑造人物外貌上,作者真的是造诣高超啊。还有“花椰菜博士”、“河狸中士”。总能让人联想到食物和跟食物有关的农产、自然之类的东西,风格非常和谐统一。
- 先是写了一个人物,再在其基础上写另一个人物。先是描绘一个事物,再在其基础上对比、延伸。
2、“敌人根本没有撤退。不,他们确实暂时撤退了,但很快又重组了军队,投入反击之中。”
- 暂时撤退的反扑,比硬扛更难捱。“正反正”的节奏总是更具有戏剧性。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三章
0.27
1、“我腰上的弹夹带里插满了弹夹,还带了四个手榴弹和手枪的弹匣。
窗下就是公路,公路对面有一排整整齐齐的童话风格的民房……
就算会说话的小山羊和大灰狼,还有只拿着酸啤酒的傻老三在这里出现,感觉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咦,不过这好像是德国的童话来着。”
- 对比。战争和童话的画风,因其迥异,而强烈。将截然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营造强烈的某种唤起。
- 二战的德国。又是一重对比。前面是视觉上,后面是文化上。
2、“我们趁着日落退入村庄,河对岸的天空被染得异常火红。那是埃因霍温的方向——德军的轰炸机正撕开黑暗,掠空而去。那些热烈欢迎了盟军的人们,因喜悦而沸腾的人们,都与城市一起被埋葬在了轰炸之下。”
- 对比。事情和情绪上。
3、“新兵蛋子们刚刚才结束训练就被投入了前线。补充兵大抵给人一种畏畏缩缩的印象,他们的战斗能力很低,头盔和战斗服套在他们身上看起来一点都不合适。要是让他们拿上步枪,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上子弹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夹到自己的大拇指而发出惨叫。”
- 专业的细节。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三章
0.28
1、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是他在安慰我们。奥哈拉扯动着因为发绀而变成紫色的嘴唇微笑了起来。
“炊事兵,我肚子饿啦。没有汤什么的吗?”
“你之后在医院会喝到吐的。”
“蛋粉也好啊,要是那时候多吃点就好了。”
- 对比。生命的尽头,与生活琐屑。
2、“然后才终于想起,原来他已经死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我仿佛又经历了许多次奥哈拉的死。”
- 死亡只有一次,但悲伤在重复。
3、“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玩捉迷藏躲进蕾丝窗帘里看到的情景。隔着蕾丝看到的一切都是模糊的,家具、姐妹、穿过房间的妈妈,甚至平时那么熟悉的房间,都像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中变得那么遥远。而那时的我,绝不会想到再次想起这一幕时,竟会在严冬的比利时防备着敌人攻击。”
- 感慨人生际遇的时候,通常是最偏离往常的时候。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三章
0.29
1、“我们无法离开防线,不仅是因为要死守前线,还因为被敌军包围着根本就无处可逃。我们第一〇一空降师刚一进入阿登高地,德军就像收网一样截断了我们的去路。”
- 正面、反面都说尽,透出一股沉静的语言风格。
2、“记得有人说过,如果还能听见爆炸声,那说明还算安全;如果突然什么都听不见了,那就意味着即将被炮弹击中。”
- 确定自己是否安全,是要等炸弹爆破才能知道。这其实是一种全凭运气的废话,却因其废话而透露出其中的危险和绝望。
3、“我无意中看了下别处,发现一个脸色铁青、胡子拉碴的男人正满脸疲惫地看着这边。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意识到那只是侧方后视镜里我自己的脸而已。”
- 这种令人错愕的误认,骗了人物,也骗到了读者,却更显真实。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四章
0.30
1、“我们赶紧放下没吃完的饭菜,奔赴自己的岗位。我踏着白雪和撒在雪地里的褐色豆汤,朝着枪声传来的方向前进。”
- 前面描述得那么难吃的饭菜,然后却是吃都吃不到了。
2、“这时候突然传来了赞美歌。一开始是隐隐约约的德语,之后便是附近响起的英语。雪原对面流淌的是《平安夜》的旋律,我们这边大声唱的是《普世欢腾,救主降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双方都没有发起进攻。不久后,士兵们往空中放空炮,耀眼的火光划向黑暗的夜空,就像礼炮一般。
第二天的圣诞节,耶稣在自己的生日这天许下的愿望或许是想带走许多灵魂——战斗在黎明打响,在爆炸的冲击波和浓烟的夹击下,许多士兵被上帝召唤了去。天空似乎晴了起来,阳光透过皑皑白雾,照着冰冷的尸体。”
- 同样是平安夜,同样是歌声相同;敌对的阵营,节日与死亡。相同复又对比。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四章
0.31
1、“他明明离我很远,但他在雪地里蹒跚前进的凄惨模样,让我感觉他的喘息声几乎就在耳边。”
- 以人物的反差感受,表现环境的静谧凄凉。
2、“在充满血腥味的救护站里,一边听着其他士兵的惨叫目睹生命的逝去,一边呆呆地等着自己的伤痊愈,对谁来说都是过于痛苦的酷刑。莱纳斯曾说过,战场就像炼狱。那么救护站就是炼狱黑暗的最底层,接近地狱的边缘。”
- 拯救与更绝望。反常能凸显更尖锐的问题。
3、“我仍能听见雨滴拍打墙壁的声音,还有远处零散的枪声。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害怕枪声了呢?”
- 雨滴的声音和枪声,不相干,甚至相差甚远,一种是自然一种是危险。它们同时并存,仿佛已经没有差别,都只是某种声音而已。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四章、第五章
0.32
1、“烧毁了原野、房屋与许多生物的炮火虽令人恐惧但又十分壮丽,让我陷入了一种所多玛和蛾摩拉被烧毁的神迹再现的错觉。无论战火将引发多么惨烈的事态,它都有一种令人战栗的美感。即便我就这样死去,也毫无怨言。
我心里清楚这种兴奋是不真实的。然而如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早已陷入了那种不可言喻的恐怖、快感与疲劳的毒瘾中无可自拔。极度的紧张能让人忘记彷徨,忘记失去的痛苦,因此让人心生迷恋。”
- 从害怕,到美感和沉迷。人物也许是不正常了,但经历极端的战争还能保持正常才是不正常吧。如果不成为疯子,又如何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如何接受自己杀人。这其中的矛盾,因这不正常而彰显。
2、“感受过仇恨的旋涡、目睹过饱受饥荒折磨的脸、遭遇过好友的离世,我们却仍将双手沾满鲜血,将敌人赶尽杀绝……”
- 这其中有转折关系吗?有的,都是人命啊。从最初抽象宽泛的仇恨;到后来具象到个人的苦难;再到即便知道敌我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个人,也要杀戮。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五章
0.33
1、“树下睡着很多士兵与平民,从容地等着落叶归根的那一天。不只是这里,在所有土地上,所有人种、所有年龄的男男女女,他们都躺着,度过永恒的时光。”
- 尸体没有从容不从容,却将他们解读为从容。
2、“无论是莱纳斯、补给连的连长,还是无名氏勤务兵,甚至斯帕克和温伯格,都是靠那家伙把我们联系到一起的。我自己只不过是拼图中的一小块罢了。”
- 故事情节在结构上呈线性,在内容上呈并联收束。
3、“里面有人。好多人。他们都穿着褪了色的条纹睡衣,缓慢地动着。一开始大概有几十个人,但之后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超过一百人走到了铁丝网附近。
他们所有人都瘦得跟皮包骨似的,全被剃了光头,一根头发也不剩。头盖骨似乎隐约可见,眼窝与头部两侧的线条棱角分明。人居然可以消瘦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震惊。有人一直在笑,我上前看他到底在笑什么,结果发现他只是嘴唇已经没有肉,遮不住牙齿了而已。
鬼魂。不,是死人。你根本不会觉得他们是活人。”
- 提出,又否定,比直接叙述更切近。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五章
0.34
1、“目之所及没有一寸焦土。
这里没有倒塌的房屋,没有烧焦的尸体,没有被房梁砸破了脑袋眼珠都掉出来的孩子,没有一边呼喊一边试图救出妻子的丈夫,没有无辜死掉的猫狗;也不会看见饿得半死好不容易吃上一口东西结果却因此丧命的人,不会看见战友的尸体,不会看见满地的断手断脚。那些似乎都成了电影里的画面。”
- 只有经历过异常,才能发现习以为常。
2、“透过窗户,我看见姐姐辛西娅正在摆放橱柜上的商品。不知道是不是刚烫过头发,卷发收拾得很整齐。我明明可以赶快走过院子进门的,但不知为何却站在草地上,呆望着店里。这时妹妹凯蒂从里面走出来,把账簿还是什么笔记交给了辛西娅。突然,她抬起了头。”
- 画面感十足的抬头。一个动作紧接着这个突兀的动作。
3、“人类是健忘的生物,终有一天会将明显的过错正当化。有人胜利就有人失败,为自由而战的人被为了别的自由而战的人打败,如此一来,仇恨便开始了无限循环。
世界是灰色的,它既不黑也不白。就像阴天,美丽又荫翳的灰色反复无常地变化着,带着乡愁一直延伸到世界的另一头。
不过即便如此,我也止不住祈祷。”
- 大段的话承认灰色,然后一句话逆转。
深绿野分《战地厨师》第五章
2018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