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02《络新妇之理》
0.18
1、没有证据的归纳得出结论。第四起案件还未有直接证据,却已经认为是同一个凶手了,因为它们有在“溃眼”上保持一致。
-人之常情的联系、脑补,得出看似合理的推论。
2、凶手已被判定为“狂人”,人们便在这异常中放弃寻找动机和逻辑。
-非人化处理,使其脱离人的规则,于是不需要理解,于是不需要用人的规则对待。
3、没有意义的密室,比起密室更令人费解。
-可以类比一下,比如没有意义的辩解,背后一定有额外的隐情。
《络新妇之理》01
0.19
1、在平野家采集的指纹,就以为是平野的指纹。后续都是吻合的,就得出都是平野作案的推断。但如果一开始采集的就不是平野的指纹呢。
- 利用先入为主设置情节误导。
2、平野杀人,还是川岛杀人,都有疑点,也都可以勉强说通。
- 用一种假设能解释得通的种种现象,并不代表这个假设即是真实的。如果换一种也许还没想到的假设呢,也许也能完全解释得通。
3、一开始只是好玩,所以进行了诅咒。如果还不相信是真的,那再诅咒一个人又何妨。
- 因为一开始觉得不是真的,所以能更加肆无忌惮,直至拖入不可挽回的局面。
4、“美由纪最好了!反正都不关你的事嘛!你差不多一点!”
- 自暴自弃的嫉恨。这是一种非常幽微也非常容易被忽略的感情。
《络新妇之理》01、02
0.20
1、“没想到墙里会有巨人。”
“当然不会有人想得到。只有不知道的人与早就知道的人。”
颠覆那些已有的认知,如同遭受欺骗一样会令人大受震动。尤其是那些非常倚赖的事物。
《进击的巨人》II
2、“尽管现实中鲜少会有如同样板中的好人或坏人,但一扯上杀人事件,似乎总是会变得如此。”
- 人们总会允许自己寻求哪怕细枝末节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不同的声音、不利的证据。有多种可能,这本身是让人无法安心下来的状态,人们极力逃避这种麻烦的、耗能的状态。
《络新妇之理》01
0.21
《络新妇之理》上。读完03部分,借鉴:
行文啰嗦,太多人物的内心感想,但是实际上又不是跟主线都有关的内容。时常有不知所谓的感觉。
有时候的确可以说是细腻到幽微的见地;但大多时候都是无关紧要的小感慨,让人感觉注意力完全被分散,记住了许多信息,却觉得没什么呼应,忘记了又觉得可能会忽略什么线索。
大多是抽象的信息,导致阅读记忆负担过大,可谓是推理小说的一大败笔。
每个部分的末尾都出现莫名其妙的场景,说话半吞不吐的,靠这种手段来制造悬念,那真是可怕的悬念。
2018年夏